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1JJD810020)

作品数:14 被引量:65H指数:5
相关作者:赵立斌王勤黄光锋陈丽霜张群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经济管理

主题

  • 7篇生产网络
  • 5篇产品内分工
  • 4篇全球生产网络
  • 2篇东盟区域
  • 2篇引力模型
  • 2篇中间产品贸易
  • 2篇经济增长
  • 2篇竞争力
  • 2篇跨国
  • 2篇跨国公司
  • 2篇价值链
  • 2篇国际分工
  • 2篇国际竞争力
  • 2篇分工
  • 2篇FDI
  • 2篇不平衡
  • 2篇产品贸易
  • 2篇产品内国际分...
  • 1篇东盟经济
  • 1篇东南亚经济

机构

  • 16篇厦门大学

作者

  • 5篇赵立斌
  • 4篇黄光锋
  • 4篇王勤
  • 2篇陈丽霜
  • 1篇张群
  • 1篇卢泽回

传媒

  • 2篇国际贸易问题
  • 2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经济研究参考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商业经济与管...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农业经济
  • 1篇南洋问题研究
  • 1篇对外经贸实务
  • 1篇国际经贸探索
  • 1篇亚太经济

年份

  • 4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跨国公司FDI与东盟国家参与全球生产网络进程被引量:3
2014年
亚洲经济体在20世纪80年代步入全球化进程后开始快速扩张且仍然有着高增长潜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FDI的作用。对于已经成功实现快速工业化.并在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东盟,FDI也尤为关键。文章在对东盟国家参与全球生产网络进程)EFDI绩效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用1998—2012年东盟六国的面板数据分析东盟国家FDI流量、存量与各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实证检验其在参与全球生产网络进程中FDI水平的决定因素,对于提高东盟国家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FDI绩效,改善其分工地位与经济社会效应并不断推进其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赵立斌
关键词:生产网络产品内分工
2011-2012年东盟经济的分析与预测
2012年
2011年东盟国家经济保持复苏的态势。随着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世界经济增长趋于放缓,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也呈现出减缓的趋势。为应对国内经济的下滑,一些国家开始逐步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同时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新的进展。在新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2012年东盟国家经济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这将考验各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王勤
关键词:经济增长
东盟在全球产品内分工的地位与跨国公司FDI被引量:4
2012年
跨国公司FDI在全球的生产布局极大地促进了东盟国家产品内分工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东盟国家近年来FDI和中间产品贸易的现状,发现随着世界FDI流动的不断恢复,在产品内分工处于价值链中后端位置的东盟国家,虽然位置没有明显提升,但在引入FDI增加的同时其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却在不断加深;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跨国公司FDI与产品内分工的程度可能存在良性互动关系的假设,并建立数量模型对东盟五国十多年来FDI与中间产品贸易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长期内跨国公司FDI与中间产品贸易即产品内分工之间存在着双重的因果关系,而短期内只有中间产品进出口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FDI与中间产品进出口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赵立斌
关键词:产品内分工中间产品贸易全球生产网络
国际物流网络与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嵌入性研究——基于服务流程模块化的视角被引量:7
2013年
全球生产网络是由生产性服务业网络与跨国公司生产网络嵌套而成的微观组织形式,是推动微观与宏观经济重组的重要组织力量。作为生产服务业中最有活力、发展最为迅速的国际物流业更是一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文章对国际物流业产业结构特征和竞争新动态进行深入分析,并在阐释其实施模块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得出通过模块化分解与整合形成国际物流网络的可操作性路径,又进一步通过对模块化嵌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机制及影响的分析,试图将模块化生产框架扩展到生产性服务活动领域,从而为其他生产服务业的模块化发展与服务网络的形成并嵌入跨国公司生产网络提供借鉴作用,也会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通过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有所启示。
赵立斌
关键词:模块化生产网络价值链
开放经济条件下马来西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在三要素生产函数框架下采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方法估计马来西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并据此分析石油价格变化对马来西亚宏观经济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实际GDP、能源消费、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投入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能源消费、资本存量和国际油价变动在短期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影响。国际油价下降在短期会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作为石油出口国,马来西亚必须有效地应对石油价格下降带来的出口风险。
张群黄光锋
关键词:能源消费经济增长石油价格
中国-东盟经济关系20年:回顾与展望被引量:4
2011年
2011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20周年。20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呈现出一系列新的格局变化。展望未来,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王勤
关键词:经济关系
当代东南亚经济的发展进程与格局变化被引量:12
2013年
东南亚经济在战后迅速崛起,由殖民地经济向新兴工业化经济体迈进。现在,东南亚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热点地区,新加坡率先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马来西亚、泰国等已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后起国家仍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当前,东南亚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格局性变化,东南亚已成为亚太经济重要的增长极和国际生产网络的重要节点,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进程中,如何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制度创新,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是东南亚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王勤
关键词:东南亚经济国际生产网络国际竞争力经济全球化
东盟区域一体化与参与全球生产网络——基于GTAP-Dyn模型的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本文在分析东盟区域一体化与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现状的基础上,利用GTAP-Dyn模型对东盟国家不同层次一体化协定的福利影响、贸易规模以及部门产出变化等生产网络效应进行实证比较分析,发现区域一体化协定有利于促进生产网络的进一步发展,而有着生产网络关系的国家出于维护稳定安全贸易关系的需要有进一步签订或深化一体化协定的利益诉求,东盟区域一体化进程,在正式一体化形式与参与全球生产网络非正式一体化形式的互动作用下不断向前推进。当前靠正式一体化形式推动一体化举步维艰,而参与全球生产网络非正式一体化形式可灵活地发挥关键作用,这些对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如何在参与全球生产网络过程中保证利益最大化都有所启示。
赵立斌
关键词:生产网络GTAP模型
从产品内国际分工探视中国与东盟、美国的不平衡贸易被引量:1
2014年
2012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为2189.2亿美元,双方的贸易摩擦从传统的服装皮革、轮胎和机械设备升级到太阳能光伏产品等新科技领域,美国不断对中国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和“337条款”调查。
黄光锋
关键词:贸易顺差产品内国际分工不平衡反倾销调查贸易摩擦
从全球生产网络的视角看中国与东盟、美国的不平衡贸易被引量:5
2013年
跨国公司FDI在全球的生产布局极大地促进了国际产品内分工的发展,这可由日益增长的中间产品贸易体现出来。本文在对中国、东盟国家、美国近年来对世界贸易和双边贸易结构析的基础上,确定中国、东盟国家以及美国在全球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发现在生产网络中从事加工装配的中国和从事零部件生产的东盟国家,虽在价值链中的所处位置没有明显提升,但在不断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同时,其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在不断加深,与处在价值链高端主要从事设计与研发环节的美国技术差距在不断缩小。对中国、东盟、美国三方广义商品贸易组成的分析发现,不同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在生产网络中的产品内分工关系是贸易不平衡的根源。如果这种分工格局不改变,中国贸易不平衡在一段时期内还会持续升级,可能会带来更多的贸易摩擦。文章从全球生产网络的视角深入分析这种贸易局面对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全球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赵立斌
关键词:产品内分工中间产品贸易全球生产网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