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雅砻江水电开发联合研究基金(50539050)

作品数:55 被引量:2,301H指数:18
相关作者:黄润秋刘卫华徐德敏黄达严明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雅砻江水电开发联合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水利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 24篇建筑科学
  • 7篇水利工程
  • 4篇矿业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4篇岩体
  • 12篇岩石力学
  • 9篇锦屏一级
  • 9篇边坡
  • 8篇地质
  • 8篇水电站
  • 8篇危岩
  • 8篇危岩体
  • 8篇卸荷
  • 6篇滚石
  • 5篇一级水电站
  • 5篇数值模拟
  • 5篇卸荷条件
  • 5篇锦屏一级水电...
  • 5篇工程地质
  • 5篇值模拟
  • 4篇应力
  • 4篇渗流
  • 4篇坝区
  • 3篇地应力

机构

  • 55篇成都理工大学
  • 8篇中国水电工程...
  • 4篇重庆大学
  • 3篇二滩水电开发...
  • 3篇中铁二局集团...
  • 2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山东财政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中铁二院工程...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广东省地质勘...
  • 1篇武警交通第一...
  • 1篇成都勘测设计...
  • 1篇成都市伺服液...

作者

  • 50篇黄润秋
  • 9篇刘卫华
  • 9篇徐德敏
  • 8篇黄达
  • 6篇严明
  • 6篇霍俊杰
  • 5篇裴向军
  • 5篇董秀军
  • 5篇林锋
  • 3篇王胜
  • 3篇吴琦
  • 3篇巨能攀
  • 3篇虞修竟
  • 3篇刘明
  • 2篇杨根兰
  • 2篇刘云鹏
  • 2篇裴钻
  • 2篇杨建平
  • 2篇祝华平
  • 2篇付小敏

传媒

  • 18篇岩石力学与工...
  • 14篇工程地质学报
  • 6篇水文地质工程...
  • 4篇岩土力学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力学与实践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人民长江
  • 1篇山地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年份

  • 3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10篇2009
  • 16篇2008
  • 11篇2007
  • 3篇2006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锦屏一级左岸垫座以下坝基地质缺陷初步评价被引量:7
2010年
锦屏一级左岸垫座以下发育的不良地质单元,不仅破坏其岩体的完整性,而且可能导致建基面抗变形能力的不均匀性,以致对坝基岩体带来不良影响,危及拱坝安全。立足于坝基岩体质量环境,将垫座以下不良地质体划分为内倾顺层构造带,陡倾切层构造带,溶蚀裂隙带等三大综合缺陷类型,并阐述了各类缺陷的性状及其对坝基完整性、均匀性、变形性等方面的控制作用,分析了其典型声波曲线的波速量值及衰减特征。由此,按"轻度"、"中等"、"强烈"三个等级,定性的分区评价了各部位缺陷对坝基岩体的影响程度。着重认为f2断层附近,规模较大、间距较小、波速值低(2500-3500m·s-1)的内倾顺层构造带,不仅控制着岩体的抗剪性能,而且对坝基变形分异和基地应力分布存在"强烈"影响,应对其进行单独处理。
刘明黄润秋严明林锋霍俊杰
关键词:地质缺陷锦屏一级建基面岩体质量
高地应力条件下卸荷速率对锦屏大理岩力学特性影响规律试验研究被引量:129
2010年
岩石所处的初始应力状态及开挖等工况诱发的卸荷速率大小对其力学特性具有明显的影响,通过室内三轴卸荷试验和破裂断口的SEM细观扫描分析,研究高应力环境中不同卸荷速率下锦屏一级水电站大理岩的变形破裂及强度特征。卸荷速率vu和初始围压σ30越大,岩石脆性及张性断裂特征愈明显,快速双向卸荷时甚至可在次卸荷方向产生张拉裂缝。张性破裂断口细观形态随vu和σ30的增大依次呈现"树枝形张裂状"、"千层饼形撕裂状"和"近光滑平面形弹射状";卸荷过程中轴向压缩应变增量Δε1随vu和σ30增大而减小,而侧向膨胀应变增量Δε3却增大;不同的卸荷变形阶段卸荷速率vu对变形模量E的影响规律不同,峰前E随vu的增大而增大,而峰值E随vu增大先逐渐增大再迅速降低;卸荷过程中岩石的泊松比μ逐渐增大,并随vu和σ30增大而显著,特别是从峰值点后;相对于加载试验,卸荷条件下岩体的黏聚力c大大减小,而内摩擦角?却有少量增大,vu越快,c减小得越多,?增大的较少。
黄润秋黄达
关键词:岩石力学
侧伏规律在岩质边坡结构面编录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理论上,据边坡设计坡面来编录展示结构面的迹线分布应与其在坡面内的侧伏交线一致。把握一定的侧伏规律,处以适当的素描技法,既可吻合实际情况,又可提高绘图效率和资料质量,对边坡结构模型的准确分析不无裨益。有鉴于此,经过现场观测总结,分析了结构面与坡面的各种交切关系及其迹线的侧伏特征。在侧伏规律公式推导的基础上,根据两者产状提出其特征三角形判别法,并编制相应的算图,可校核以及在适当条件下推测某一产状要素。讨论了实践中几类难以作图的特殊情况下侧伏规律的应用。
刘明黄润秋严明巨能攀
关键词:地质素描
树木对滚石拦挡效应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树木对滚石有显著的拦挡效应。在对滚石与树木碰撞概率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树木对滚石拦挡效应试验,对滚石与树木碰撞的概率、滚石与树木碰撞后运动距离和碰撞前后速度及动能的变化进行研究。得到滚石与单排树木碰撞的概率、与多排树木碰撞的概率、与树木至少发生k次碰撞概率和至少与树木碰撞k次所需树木排数的计算分析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其准确性;分析滚石与树木碰撞后运动距离的变化,得到滚石与树木碰撞后和未碰撞相比,在平台运动距离降低80%~100%的占试验总数的44.86%,而超过20%的比例达到85.11%;提出滚石与树木每碰撞一次,碰撞后的速度为碰撞前的55%,动能为30%。在此基础上,得到树木作为危岩体被动防治措施时,所需树木排数的计算方法。所得成果可为将树木作为危岩体防治措施时确定树木排数提供依据,对坡面地质灾害的防治有实际意义。
黄润秋刘卫华龚满福周江平
关键词:岩石力学危岩体
中缓倾角结构面分类及其抗剪强度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西南某坝区中缓倾角结构面具有分别倾向上游和下游的空间分布规律。根据结构面接触情况,首先将结构面分为刚性结构面和软弱结构面两大类。其中,刚性结构面属于裂隙型;软弱结构面根据其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可以细分为岩块岩屑型、岩屑夹泥型、泥夹岩屑型3个亚类。断层类结构面具有垂直于断层走向,由高高程到低高程,由泥夹岩屑型→岩屑夹泥型→岩屑砾型→裂隙型逐渐过渡的发育规律。最后在分析抗剪试验资料和分类及发育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抗剪强度指标的建议值。
吴琦黄润秋林锋裴钻
关键词:抗剪强度
岩石高边坡发育的动力过程及其稳定性控制被引量:286
2008年
受青藏高原挽近期以来持续隆升的影响,中国西南、西北地区,尤其是环青藏高原的东侧地带,河流深切,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自然以及人工开挖高边坡稳定性问题极为突出,构成中国最具特色的工程地质和岩石力学问题之一。结合青藏高原隆升这一重大地学事件,较全面地分析总结了环青藏高原周边地带岩石高边坡发育的典型特征,指出边坡高陡、形成历史短、地应力高及变形破坏过程复杂是这一地区岩石高边坡发育的主要特征;不论天然或是人工高边坡,均可视为高地应力环境下快速卸荷过程的产物。以此为基础,在总结西南地区大量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卸荷条件下岩石高边坡发育的动力过程及三阶段演化模式,提出了其时间和空间演化的基本序列,以及不同演化阶段岩石边坡变形破坏的发育特征及稳定性意义。最后,从岩石高边坡发育演化的过程特性出发,提出岩石高边坡稳定性不仅是一个强度稳定性问题,更是一个变形稳定性问题;同时建立岩石高边坡变形稳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理论框架和技术途径,并从灾害控制的角度提出岩石高边坡变形控制的工程原理,探讨变形控制的时机及控制标准问题。
黄润秋
关键词:边坡工程高地应力稳定性控制
裂隙岩体宏观力学参数研究被引量:34
2008年
裂隙岩体的变形模量及强度特性是工程界关注的焦点,其关键是岩体变形模量及强度的尺寸效应和表征单元尺寸(REV)。根据锦屏二级水电站大理岩裂隙统计分布规律及岩块和结构面力学特性试验成果,确定岩块和结构面的本构模型,建立考虑无厚度裂隙面力学响应的分析模型。研究不同尺寸、不同统计窗裂隙岩体的力学响应特征,并重点研究裂隙岩体变形模量和单轴抗压强度的尺寸效应、REV特征以及各向异性特征。该研究方法为裂隙岩体的宏观力学参数取值提供参考,研究成果也为锦屏二级水电站工程岩体参数取值提供了依据。
陈卫忠杨建平邹喜德周春宏
关键词:岩石力学裂隙岩体尺寸效应各向异性
自然地应力场对含断层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影响规律被引量:7
2009年
自然地应力场及结构面分布特征是地下岩体工程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内在控制因素。本文基于数值计算和实际工程的变形监测分析表明:①随侧压系数的增大,含断层围岩的稳定性变差;②不同应力状态下断层分布位置对围岩稳定性的控制作用差异明显;③当围岩附近断层与洞室开挖面不相交且水平构造应力场较大时,围岩可能产生更大的变形或更大范围的失稳。
黄达黄润秋
关键词:地下洞室地应力断层围岩稳定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高陡边坡地质调查中的应用被引量:182
2006年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产生是测绘领域继GPS技术之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可以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与物体三维测量相关的众多领域,具有高效率、高精度的独特优势。目前,该项技术的应用在国外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应用还颇为鲜见,尤其是在地质和岩土工程领域。在对该项技术的总体情况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阐述应用该项技术解决高陡边坡调查中,关于边坡快速编录和岩体结构面参数测量的原理与方法,由此可以看出该项技术在地质和岩土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董秀军黄润秋
关键词:工程地质三维激光扫描高陡边坡岩体结构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大型滑坡及其发生机制被引量:1068
2007年
中国是一个滑坡灾害极为频繁的国家,其中大型和巨型滑坡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大型滑坡更是以其规模大、机制复杂、危害大等特点著称于世,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收集20世纪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的典型大型滑坡灾害实例,并重点对其中的11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这些大型滑坡涉及到不同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坡体地质结构,具有不同诱发机制和触发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大型滑坡发育最根本的原因是具有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约80%的大型滑坡发生在环青藏高原东侧的大陆地形第一个坡降带范围内。同时,该地区也是世界上板内构造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其地壳内、外动力条件强烈的交织与转化,促使高陡边坡发生强烈的动力过程,从而也促进大型滑坡灾害的发育。强震、极端气候条件和全球气候变化构成大型滑坡发生的主要触发和诱发因素:中国南方暴雨强度达到200~300mm/d时就易于触发大滑坡的发生;中国西北地区春季冻结层的融化,也是大规模黄土滑坡发生的诱因。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气温上升、雪线上移、冰川后退、冰湖溃决,也都成为特定地区大型滑坡灾害发生的诱发和触发因素。另外,70%以上大型滑坡发生与人类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滑坡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大型滑坡通常具有复杂的生成机制:总的来看,大型滑坡发生的岩土介质主要有以下3类,即岩质滑坡、土层滑坡和松散堆积层滑坡。除松散堆积层滑坡,前两者都涉及复杂的演化机制及过程,其典型的地质–力学模式包括:滑移–拉裂–剪断“三段式”模式、“挡墙溃决”模式、近水平岩层的“平推式”模式、反倾岩层大规模倾倒变形模式、顺倾岩层的蠕滑(弯曲)–剪断模式等。每一类模式都具有其对应的岩体结构条件和特定的变�
黄润秋
关键词:边坡工程大型滑坡发育规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