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0A247)
- 作品数:11 被引量:51H指数:4
- 相关作者:李恕宏陈晓华储金龙沈永明程晓丽更多>>
- 相关机构:池州学院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 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池州区域空间整合被引量:1
- 2013年
- 池州市属于安徽省的欠发达地区,处于"T"型开发战略长江轴线上皖江经济带的波谷,区域中心城镇规模小,点-轴系统形成晚、成长较快。基于点-轴系统理论,吸纳双核结构模式观点,提出以"梳"型空间结构作为池州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模式。"梳"型空间结构是以皖江经济带池州段作为发展主轴,池州城-蓉城镇、池州城-梅街镇、殷汇镇-仁里镇、大渡口镇-尧渡镇-东流镇等双核结构与之耦合而形成的一种空间结构形式,"梳"型空间结构利于整合区域发展空间,加强城镇体系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 李恕宏
- 关键词:点-轴系统理论双核结构模式
- 基于空间规划视角的我国产城融合研究述评被引量:7
- 2013年
- 进入"十二五"规划时期,产城融合的概念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空间规划的视角,总结了我国产城融合规划研究的进展,主要包括产城融合的概念及空间特征、产城融合的相关理论、空间模式以及规划实践等方面。评析了研究的贡献与不足,指出急需探索一套产城融合发展的规划方法,指导各层次规划实践,为国内产城融合规划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
- 沈永明陈晓华储金龙
- 关键词:产城融合
- 我国乡村转型的地理学研究——概念、背景、理论与内容被引量:4
- 2012年
- 乡村转型是乡村地域经济结构、社会形态、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快速城市化是我国乡村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乡村转型是我国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和研究论题。乡村人地系统及其空间要素的复杂性,决定了乡村转型的地理学研究必须是多学科综合研究。地理学对乡村转型的研究围绕乡村人地系统的时空过程这一核心内容展开,研究的主题包括乡村转型时空过程、乡村转型的空间特征、乡村转型的动力机制以及乡村转型调控等方面。乡村转型的地理学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 陈晓华
- 关键词:乡村转型快速城市化地理学
- 芜湖—安庆双核关系重构与皖江城市带的发展
- 2012年
- 皖江城市带是国家为促进中部崛起规划的四大城市群之一,区位优势明显,而地位劣势突出,最关键的问题是缺乏具有带动力强的极核的作用。芜湖与安庆历史上均为皖江地区乃至安徽省的最具影响力的重要城市,但目前还不足以带动皖江城市带的发展。皖江城市带东西两段经济水平差异较大,东段发展水平较高,西段经济基础差,边缘化倾向显现。只有重点推进"芜马同城"战略,提升安庆市在皖江城市带西段的极核功能,强化城市带核心,在新的发展环境中重新构建芜湖-安庆双核关系,才能有效地推动皖江城市带整体发展。
- 李恕宏
-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空间结构
- 产业转移背景下皖江城市带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基于SWOT分析模型被引量:6
- 2012年
- 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全球化背景下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整合区域旅游发展要素促进旅游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皖江城市带旅游业正处在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运用SWOT分析模型对皖江城市带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分析表明,皖江城市带旅游一体化发展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和挑战共在,要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通过采取创新区域合作机制、优化旅游空间结构、依靠产业聚集发展、塑造整体旅游形象、实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具体战略,促进区域旅游政策、旅游企业、旅游产品、旅游市场一体化,最终把皖江城市带建设成完全无障碍的旅游区。
- 程晓丽
-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旅游一体化产业转移SWOT
- 基于DEA方法的安徽省城市生态效率评价被引量:4
- 2013年
- 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是在未来城镇化发展方向上释放出了"转型"的"新信号"。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超过50%,但要达到欧洲70%多的水平,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持久的内生动力。我们推进城镇化,需要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特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对安徽省城市生态效率进行研究,分析了2007—2011年安徽省各地市生态效率变化,结果表明:安徽省区域生态效率差异不是很明显;传统的工矿城市生态效率普遍偏低;追求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还较为普遍,但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 李久林陈晓华储金龙
- 关键词:DEA模型可持续发展
- 石台县农村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认为开发农业、民营企业、比较利益、生态旅游、政府推动是石台县农村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各动力在城镇化的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所起作用的大小、方式、效果不同。
- 李恕宏
- 关键词:山区城镇化动力机制
- 基于GIS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区域配置差异化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根据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拥有量、拥有率、城乡比、职工数等指标统计,运用GIS专题分析方法,从我国三大区域间、区域内分析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差异化特征,结果表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在我国三大区域上配置的均等化程度不高,整体和分类配置不均衡,东部地区远高于其他地区,西部与中部差异不大;在区域内各省(市、区)配置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沿海经济发达的省(市、区)整体和分类配置均远高于其他省(市、区),中部地区差异不大,西部地区差异明显。
- 姚志强陈晓华
- 关键词:公共服务设施GIS
- 工业化背景下皖江城市带城镇化质量时空特征被引量:2
- 2016年
- 基于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关联性视角,构建由工业化程度、速度协调、产业融合、互动成效诸因素构成的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0—2014年皖江城市带地级市与县(县级市)域两个层面的统计数据,通过运用信息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AHP),得出各城市城镇化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并通过Arc GIS中的Moran’S分析法,分析和对比了两个层面城镇化质量与工业化水平之间关系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在地级市层面,快速工业化发展对皖江城市带城镇化质量的快速提升有积极作用;在县(县级市)域层面,工业化进程与城镇化处协同发展状态;在空间格局分析上,均以"增长极"的发展模式与周边地域空间形成一定的差异。最后从地级市和县(市)域两个层面提出了皖江城市带城镇化发展应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建议及对策。
- 陈晓华李咏
-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工业化城镇化质量
- 基于行政区划调整的合肥—芜湖双核空间整合被引量:22
- 2012年
- 行政区划的调整导致城市地域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对整个区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2011年7月,国务院批准了安徽省撤销巢湖市,将其一分为三,分别划归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管辖,合肥、芜湖两个核心城市从此相互毗邻,合肥—芜湖双核结构是安徽省具有代表性的地域空间结构形式,其空间整合面临着新的机遇、模式与路径。运用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和方法,以及双核结构原理对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合肥—芜湖双核空间整合进行分析。提出在不同时期可以分别采用轴线模式、双核模式、"T"型模式和扇面模式,采取打破行政区界限的刚性约束、加强双核轴线整体规划、扩大产业整合力度、发挥双核中间城市的比较优势、整体推进合肥—芜湖发展轴建设等措施。
- 李恕宏
- 关键词:行政区划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