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482)

作品数:8 被引量:51H指数:3
相关作者:崔海山李颖邹丽丽郑德本赵冠伟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生态承载力
  • 2篇生态赤字
  • 2篇生态足迹
  • 2篇数据融合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SAR
  • 1篇道路提取
  • 1篇英文
  • 1篇影像
  • 1篇影像评价
  • 1篇元胞
  • 1篇元胞自动机
  • 1篇数据融合方法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土地利用结构
  • 1篇主城区
  • 1篇自动机
  • 1篇逻辑
  • 1篇逻辑回归

机构

  • 8篇广州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广东省生态环...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作者

  • 5篇崔海山
  • 3篇赵冠伟
  • 3篇郑德本
  • 3篇李颖
  • 3篇邹丽丽
  • 1篇李明杰
  • 1篇侯西勇
  • 1篇吴志峰
  • 1篇钱乐祥
  • 1篇夏斌
  • 1篇吴宇静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地理学报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热带地理
  • 1篇Asian ...

年份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数据融合方法在道路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2011年
以SAR与SPOT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几何校正、辐射定标、降噪等数据预处理,选取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BT(Brovey Transform)、WT(Wavelet Transform)和HPF(High-Pass Filtering)4种方法进行融合实验,并对融合后数据以及原SPOT多光谱数据进行道路提取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CA和HPF方法所提取的道路特征明显,纹理清晰,错分和漏分现象不明显,道路信息效果较好;WT方法提取效果次之;BT道路提取效果相对较差;4种方法经融合后数据提取道路精度均高于原始SPOT多光谱数据,最优方法提取道路精度错分率较SPOT多光谱高达29.4%,道路提取精度相对较差的BT方法较SPOT多光谱错分率高出18%。
邹丽丽崔海山
关键词:数据融合道路提取SAR
广东省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被引量:9
2010年
根据广东省耕地数据,引入耕地变化率、耕地分布重心等指标,研究广东省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的基本过程及其空间差异,然后运用库兹涅茨曲线拟合经济增长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并利用耕地面积变化与GDP增长的对数相关关系式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每增加等量GDP所占用的耕地面积进行了估算。首先分析广东省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20年来,广东省的耕地资源和人均耕地总体上呈递减的趋势,其平均耕地补充系数为0.52,人地矛盾突出;其次分析广东省耕地变化空间差异,结果表明,除粤西的茂名市和云浮市为耕地增加外,其余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尤其是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带急剧减少,而基于GIS的耕地重心计算表明,广东全省耕地重心呈现向耕地后备资源丰富、人地矛盾较为缓和的地区移动的趋势;最后对广东省各市经济增长与耕地保护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关系符合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并大致可以分为倒"U"型、单调上升型、单调递减型、"N"型和"∽"型四种类型,同时研究发现广东省耕地面积随GDP的增长呈对数型递减分布,预测结果表明广东省耕地面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增加逐渐减少。
李颖崔海山邹丽丽
关键词:耕地资源经济发展
广州市花都区土地消费性功能供需差异研究
2010年
简述了生态足迹方法,对生物资源消费帐户和化石能源消费帐户的涵盖范围进行了界定。根据1990~2005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的相关数据,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研究了广州市花都区土地消费性功能的需求、供给及供需差异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0~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足迹总量均呈迅速增长的趋势,生物资源消费所占比例较化石能源存在绝对优势,化石能源足迹增长速度快于生物资源足迹,但生态足迹总量的结构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花都区土地消费性功能的需求远远超出了该区的生态承载力,但其土地利用强度并未超出支撑土地利用系统消费性功能持续产出的生态环境阈值,从而说明花都区生态环境系统仍然是比较安全的。
郑德本赵冠伟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赤字生态承载力
广州市主城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空间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基于1990年和2006年卫星遥感TM影像获取的土地利用信息,以广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综合指数,以及根据土地利用结构特征计算了土地的紧凑性系数和相对熵值,本文分析了广州市主城区土地利用结构域动态变化、以及土地利用的空间变换特征。结果表明:广州主城区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呈增加态势,尤其以建设用地最为突出,耕地、林地、园地及水域大量转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面积的大幅增长;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建设和城市开发有分散的趋势,老城区的土地开发利用的形态最为紧凑,花都次之,南沙番禺地区最低,形态相对最不紧凑;三个区域的熵值都比较高,说明土地利用开发处于比较分散和平均的状态,而其中又以南沙番禺地区的熵值增加最快,也表明了这一地区的土地开发利用有分散的趋势。
李颖崔海山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
SAR与SPOT数据融合方法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随着多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分辨率、多传感器遥感数据日益增多,数据融合技术已经在地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SAR和SPOT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几何校正、辐射定标、噪声去除等预处理,采用PCAI、HS、BT、HPF以及WT融合方法进行融合试验,选取标准差、信息熵以及相关系数对融合结果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基于结构信息变换的HPF和WT方法,纹理结构信息保持较好,线性地物特征尤为突出;基于统计信息变换的PCA方法,不仅能较好保持多光谱信息,而且也保持了SAR影像纹理结构信息,信息熵指数最大;基于彩色变换的IHS和BT方法,虽然视觉效果较理想,但是色彩及光谱失真现象严重,信息熵值最小。
邹丽丽崔海山李颖吴宇静
关键词:数据融合影像评价SARSPOT
广州市海珠区高密度城区扩展SLEUTH模型模拟被引量:31
2010年
高密度城区是城市的核心区,也是城区扩展的源,对该区域的精确识别以及扩展模拟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以广州市海珠区1979、1990、2000、2008年4期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运用非渗透表面端元选取模型(V-I-S)与归一化混合光谱分析模型(NSMA)相结合的方法,辅以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数据(LST),高精度提取非渗透表面丰度,进而设置合适阈值表征研究区高密度城区范围。在此基础上基于SLEUTH模型设置4种场景模拟和预测海珠区高密度城区扩展,并用景观指数分析方法对研究区1979-2050年长达70年的空间扩展状况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为:①SLEUTH模型同样适用于小尺度区域的扩展模拟。②SLEUTH模型模拟中基于自然、人文以及城市扩展内在动力机制等条件参数的设置,促使模拟结果精度更高。③SLEUTH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自1979至今,海珠区高密度城区以较快扩展速率扩张,尤以1990-2004年间变动增长最快;未来的20年其增长速率减缓,并于2030年前后趋于稳定。这种扩张格局与变化状况与研究区产业结构、经济政策、土地规划决策等因素密不可分。
李明杰钱乐祥吴志峰崔海山侯西勇
关键词:SLEUTH模型
广州市花都区土地消费性功能供需差异研究(英文)
2009年
简述了生态足迹方法,对生物资源消费帐户和化石能源消费帐户的涵盖范围进行了界定。根据1990 ~2005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的相关数据,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研究了广州市花都区土地消费性功能的需求、供给及供需差异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0~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足迹总量均呈迅速增长的趋势,生物资源消费所占比例较化石能源存在绝对优势,化石能源足迹增长速度快于生物资源足迹,但生态足迹总量的结构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花都区土地消费性功能的需求远远超出了该区的生态承载力,但其土地利用强度并未超出支撑土地利用系统消费性功能持续产出的生态环境阈值,从而说明花都区生态环境系统仍然是比较安全的。
郑德本赵冠伟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赤字生态承载力
基于逻辑回归CA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C#语言结合ArcEngineGIS平台编程对广州市花都区土地利用演变CA模拟进行研究,利用逻辑回归方法确定特征变量概率,并结合约束条件、领域作用和随机作用项共同确定元胞转换概率,通过与转换概率阈值的比较确定元胞在下一时刻的转化状态。结果表明,模拟的总体精度为79.3%,MoranI指数与实际情况较接近,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郑德本夏斌赵冠伟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元胞自动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