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CJL021)

作品数:26 被引量:126H指数:8
相关作者:李恒郑云陈颂东彭文慧张军峰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信阳师范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劳动力
  • 6篇集群
  • 5篇农村
  • 5篇绩效
  • 5篇产业集群
  • 3篇剩余劳动力
  • 3篇剩余劳动力转...
  • 3篇农村剩余劳动...
  • 3篇农村剩余劳动...
  • 3篇劳动力流动
  • 3篇劳动力转移
  • 3篇绩效评价
  • 3篇集群治理
  • 3篇产业集群治理
  • 3篇产业结构
  • 2篇人力资本
  • 2篇人力资本积累
  • 2篇市场化
  • 2篇市场化进程
  • 2篇农村劳动力

机构

  • 21篇河南大学
  • 5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升达经贸...

作者

  • 18篇李恒
  • 5篇郑云
  • 2篇陈颂东
  • 2篇彭文慧
  • 1篇徐瑕莲
  • 1篇张军峰

传媒

  • 2篇软科学
  • 2篇国际贸易问题
  • 2篇企业经济
  • 1篇当代经济研究
  • 1篇科学管理研究
  • 1篇经济问题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经济经纬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经济研究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新疆农垦经济
  • 1篇农村经济
  • 1篇国际经贸探索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管理评论

年份

  • 4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12篇2007
  • 3篇200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的收敛性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根据1985-2007年数据,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服务业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服务业技术效率的收敛状况和影响服务业收敛的因素。结果表明:1985-2007年间不同地区服务业的技术效率差异较为明显,东部地区的技术效率低于西部地区,且出现恶化现象;全国各个地区服务业技术效率的差距不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缩小,而且会向自身的稳态收敛;对外开放、人力资本和市场化进程促进了服务业技术效率的收敛,然而政府影响力却对服务业技术效率有逆向作用。
郑云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国际比较及启示被引量:12
2007年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由于聚集是高新技术重要的区位特征,所以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就成为各国的重要选择。发达国家占据世界知识和技术的高点,且这些国家具有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相对而言,发展中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仍嫌落后。本文比较了两类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并据此提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
李恒
关键词:产业集群
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与调整的战略取向——以河南中心城市为例被引量:4
2010年
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经济结构状况。河南中心城市(市区)经济结构的区域差异显著,且经济结构层次不高,产业支持力度不足,表现为大型骨干企业发展薄弱,缺乏后劲、第三产业构成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比重低。其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取向是强化第二产业的支撑作用、合理发展第三产业。明确地区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加强产业集聚力、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的行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河南中心城市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目标的重要手段。
郑云
关键词:经济结构就业结构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黄河沿岸地区农耕经济的结构变迁
黄河沿岸地区是我国具有悠久农耕历史和深厚传统文化积淀的地区,这一区域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存在稳定性,工业化所需要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条件一直未能提供,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又强化了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性质,从而导致这一区域的劳动...
李恒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流动农耕经济市场化进程
文献传递
产业集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转移能力、转移模式与绩效评价被引量:9
2008年
作为中间性网络组织,产业集聚具有内在的人力资本积累机制,这提供了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良好视角。产业集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效应包括对农村劳动力的吸聚效应和教育培训效应,这也形成了基于产业集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两个顺次递进的阶段。这一过程是通过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能力来实现的,所以它不但是顺市场机制的过程,而且具有产业针对性和区域关联性,从而实现了产业发展、区域发展与人力资本积累的有机结合。
李恒
关键词:产业集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本积累
结构性增长、结构贸易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被引量:3
2007年
结构转换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促进了要素在各部门的合理配置和最优使用,并通过结构贸易扩张其动态优势。中国改革以来的结构性增长和结构贸易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力量,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结构、过程及收入分配等绩效并不完全契合这一结构过程,反映出中国结构转换中过于强调低成本劳动的比较优势发挥,而忽视了优势要素供给结构和素质的提高。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必须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结构性增长的效率。
李恒
关键词:结构性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边界渗透性、企业能力与产业集群治理被引量:5
2006年
阐述了企业能力与产业集群的治理逻辑,指出了对集群中的企业进行无边界改造以提升其能力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由于企业无边界能力所致的基于模块化和价值链两种集群治理模式的效率。
李恒
关键词:产业集群治理
国家利益与国际贸易理论的重构——西方贸易理论与马克思贸易理论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强调自由贸易给贸易各方及世界整体带来巨大利益,然而各国贸易政策的主流却是贸易保护,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折射出理论必然存在缺陷。本文认为这源于决定国际贸易政策的国家利益在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缺位。通过研究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和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中对于国家利益的表述,并在分析基于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贸易政策对于国家利益的保障机制的基础上,讨论了国际贸易理论的缺陷及其调整方向,最后以比较利益论为例讨论了重构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李恒
关键词:西方国际贸易理论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黄河沿岸地区农耕经济的结构变迁被引量:1
2008年
黄河沿岸地区是我国具有悠久农耕历史和深厚传统文化积淀的地区,这一区域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存在稳定性,工业化所需要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条件一直未能提供,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又强化了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性质,从而导致这一区域的劳动生产率低下,经济发展长期处于生存经济状态。通过研究黄河沿岸地区农耕经济体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农耕经济的制度性质及自我实施规则,并分历史上土地地主所有制和当前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个时期讨论了农村劳动力流动所带来的农耕经济的结构变迁。
李恒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流动农耕经济市场化进程
组织公平、企业网络绩效与产业竞争力
2007年
大量文献从效率角度研究了企业网络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并且证明了,当企业间的生产和交易成本函数存在较大差异时,为了降低资源差异和投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协调成本并获取规模经济,企业间网络要优于一体化的企业也优于市场契约。企业间网络的效率涉及到企业间网络在增强经济系统学习能力、对于互补性资源的共享、
彭文慧
关键词:产业竞争力企业网络组织公平企业间网络绩效成本函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