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KM200510020010)

作品数:6 被引量:47H指数:4
相关作者:张民照孙淑玲王进忠覃晓春金文林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豆象
  • 2篇微卫星
  • 2篇绿豆象
  • 2篇飞蝗
  • 2篇分子遗传
  • 2篇分子遗传标记
  • 2篇RAPD
  • 1篇地理种群
  • 1篇药效
  • 1篇药效测定
  • 1篇引物
  • 1篇英文
  • 1篇杀虫
  • 1篇杀虫效果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习性
  • 1篇室内药效
  • 1篇室内药效测定
  • 1篇种群
  • 1篇微波处理

机构

  • 6篇北京农学院

作者

  • 6篇张民照
  • 4篇王进忠
  • 4篇孙淑玲
  • 3篇覃晓春
  • 2篇张志勇
  • 2篇金文林
  • 1篇濮绍京
  • 1篇田慧敏

传媒

  • 3篇北京农学院学...
  • 2篇昆虫知识
  • 1篇昆虫学报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微波处理对绿豆象的杀虫效果及对红小豆发芽率的影响被引量:16
2007年
通过设置不同时间和功率的微波对裸露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L、)成虫、与红小豆混合的成虫、绿豆内幼虫及卵进行处理,以研究微波对绿豆象的杀虫作用及对绿豆象成虫产卵量、幼虫羽化率及卵孵化率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波处理裸成虫的死亡率随处理时间及功率增加而升高。成虫在中高火和高火分别处理60s和50s以上时间时死亡率过半,为51.21%~99.92%。处理与红小豆混合的成虫死亡率随功率和时间变化趋势同相同处理的裸虫,但相同条件下与红小豆混合的成虫死亡率明显高于相同处理的裸虫。低火至中低火处理60s、解冻50s及中火至高火40s以上时间时成虫死亡都过半,为55.75%~100%,而中火处理70s、中高火至高火60~70s可使成虫全部死亡。微波处理具一定后续效应,处理的成虫虽没立刻死亡但随后死亡率仍比对照高。成虫高火处理50s后的第3天校正死亡率可达87.74%。微波处理还可降低绿豆象成虫产卵量、幼虫羽化率、卵孵化率及红小豆发芽率。成虫、卵和豆内幼虫对微波敏感性依次增高。红小豆在中低火处理60s、解冻50s、中火40s、中高火至高火30s以上时间时发芽率都低于一半,为0.21%~48.33%。微波对绿豆象杀虫效果显著,但使用时需考虑微波仪器、处理功率和时间、产品用途及含水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进行优化试验以取得最佳效果。
张民照金文林王进忠孙淑玲覃晓春张志勇
关键词:绿豆象红小豆微波处理杀虫效果发芽率
绿豆象生物学习性及室内药效测定被引量:22
2005年
通过对绿豆象室内生活史和习性的观察,发现绿豆象在北京室内1年可发生7代,以幼虫豆粒内越冬.越冬代幼虫于次年4下旬开始羽化,7月下旬到9月下旬是一年中发生的高峰期.室温与每代历期显著负相关(r=-0.988,P<0.01),室温下完成一代需22~44 d.室内药效试验表明啶虫咪质量浓度为0.005 g/L和功夫菊酯质量浓度为0.1 g/L药后7 d成虫校正死亡率无差异(P<0.05),分别在78%和94%以上.好年冬在质量浓度为0.2 g/L和0.1 g/L施药后5 d,成虫校正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分别达64.7%和100%.
王进忠田慧敏张民照张志勇金文林刘长安濮绍京孙淑玲
关键词:绿豆象生物学药效
基于RAPD改进的分子标记技术被引量:1
2008年
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由于经济、快速简便、不需预知模板DNA信息、对模板DNA要求较低,因此被大量应用于昆虫学的研究中,如昆虫的鉴定分类、构建连锁图谱、系统发育分析等。但RAPD也有许多缺点,主要是一种显性标记而不能区分杂合体和纯合体,结果的重复性易受多因素的影响等。针对这些缺点,人们通过将RAPD与其它检测技术如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单链构象多态(SSCP)、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等相结合,提高了其分析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再者,还将RAPD标记发展成为其它更稳定的或共显性的标记,如SCAR、微卫星等,为RAPD进一步的应用开阔了前景。文章对这些检测和转化的改进技术进行综述。
张民照崔桂山王进忠孙淑玲覃晓春
关键词:RAPDSSCPDGGESCAR微卫星
不同地理飞蝗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
2008年
用GenBank中飞蝗Locusta migratoriaL.的序列来设计微卫星引物,并对这些引物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所设计的3对引物中,只有1对为有效引物,可扩增出微卫星位点。序列分析表明本位点是一个不连续的重复微卫星位点。该多态微卫星位点含有14个等位基因,不同飞蝗地理种群的等位基因数目、大小和频率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对该位点各等位基因型进行χ2检验,基因型频率的观察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578和0.8836,该位点不属于Hardy-Weinberg平衡位点(χ2=733.12,P=0.0000)。该微卫星位点表现出高度的多态性说明是分析飞蝗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优良分子遗传标记。
张民照
关键词:微卫星引物飞蝗地理种群
昆虫学RAPD的应用现状被引量:5
2006年
综述了RAPD在昆虫分类学、系统发育分析、种群遗传学、连锁图谱的构建、特殊基因的检测和定位、父系分析、精子竞争以及杂交带的确定等研究中的应用。目前,在昆虫学研究中,因RAPD的致命缺点使人们对其的兴趣有所降低,而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一些更可靠的如微卫星等共显性标记,但各种分子标记都有一定的缺陷,RAPD仍然会是一种重要的分子标记。在我国,RAPD被大量地应用于昆虫学的研究中,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样本量、扩增条件优化、数据分析、研究问题的深度及应用范围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张民照王进忠孙淑玲覃晓春
关键词:RAPD分子遗传标记
中国飞蝗线粒体COI基因片段的扩增(英文)被引量:4
2006年
对中国飞蝗各亚种线粒体DNA的COI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并测序。结果表明,扩增产物为单一带,大小约为1.3kb。对此扩增产物序列分析证明所扩增的COI基因序列是一个含混不清的序列,说明在中国飞蝗不同亚种的基因组DNA中存在线粒体的假基因序列,因此以飞蝗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出的mtDNA COI基因片段不适宜用作分析飞蝗种群遗传和系统发育的分子标记。
张民照
关键词:飞蝗MTDNACOI基因分子遗传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