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705704)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李莹辉聂捷琳杨芬戴钟铨王红晖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天医学工程预先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细胞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细胞
  • 1篇心钠素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强度
  • 1篇微丝
  • 1篇微重力
  • 1篇细胞发生
  • 1篇细胞骨架
  • 1篇细胞融合
  • 1篇细胞修复
  • 1篇细胞移植
  • 1篇模拟失重
  • 1篇空间飞行
  • 1篇回转器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表达
  • 1篇肌管
  • 1篇肌细胞

机构

  • 5篇中国航天员科...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李莹辉
  • 4篇聂捷琳
  • 3篇戴钟铨
  • 3篇丁柏
  • 3篇谭映军
  • 3篇王红晖
  • 3篇杨芬
  • 2篇王春艳
  • 2篇凌树宽
  • 1篇万玉民
  • 1篇李伟刚
  • 1篇倪成志
  • 1篇郭飞马
  • 1篇白延强
  • 1篇于建茹
  • 1篇张晓铀
  • 1篇李宁
  • 1篇仝飞飞
  • 1篇吕金印

传媒

  • 2篇航天医学与医...
  • 1篇科学通报
  • 1篇Curren...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骨髓间质干细胞修复受损心肌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7年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潜能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多种诱导因素可使其分化为心肌细胞等。目前进行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促进血管增生以及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的作用,为受损心肌的治疗提供了广阔前景。但是其修复受损心肌的机制仍具有很大争议。就以上内容进行综述。
凌树宽李莹辉戴钟铨杨芬聂捷琳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细胞移植细胞融合
用荧光强度反映Cbfa1活性成骨细胞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由6OSE2启动子驱动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MG63细胞株,并筛选出能反映Cbfa1活性的细胞株。方法合成6OSE2启动子的序列,并将其构建到T载体中;然后通过双酶切得到启动子片段;与去除CMV启动子的报告基因载体pEGFP-N1的酶切片段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到MG63细胞系,经G418筛选得到了稳定转染6OSE2-EGFP基因的MG63细胞株。用不同浓度的IGF-I和VD3处理,通过EGFP荧光强度分析,ALP活性测定,筛选出能够响应IGF-I和VD3的细胞株。结果构建了pUC-6OSE2扩增载体和p6OSE2-EGFP真核表达载体,通过稳定转染以及IGF-I、VD3筛选获得一株荧光强度随IGF-I和VD3处理而增强的细胞株-OSE-MG63。结论构建了能反应Cbfa1活性的成骨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微重力对Cbfa1的转录活性及信号传导途径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仝飞飞戴钟铨郭飞马丁柏谭映军吕金印李莹辉
关键词:成骨细胞MG63基因表达荧光强度
肌管细化是失重性肌萎缩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基础被引量:1
2007年
本文通过新生大鼠原代培养获取骨骼肌肌管,利用水平回转器模拟失重效应,通过F-actin/G-actin以及F-actin/pERK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研究了模拟失重对肌管形态、微丝及磷酸化ERK表达的影响。通过建立的航天飞行失重性肌萎缩的细胞学模型研究发现:回转后肌管变细,F-actin染色减弱伴有G-actin染色增强,同时pERK染色减弱。表明回转模拟失重条件下肌管发生萎缩、微丝解聚并伴随信号转导活性分子磷酸化ERK表达下降。
李伟刚杨芬聂捷琳王红晖丁柏李宁李莹辉
关键词:模拟失重回转器肌管微丝
多坝式空间细胞培养室设计参数的微重力实验验证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利用失重飞行提供的微重力环境验证多坝式空间细胞培养室的设计参数。方法设计了三坝式和五坝式两种结构的插片细胞培养室,在失重飞机抛物线飞行中,通过研究培养室内流场形态、液流更换效率及流速对室内细胞的影响,对其在微重力下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三坝或五坝式结构均能在室内隔离形成有效液流通路,确保微重力环境下培养室内溶液的有效更替;插片式设计在方便取出细胞样品用于后续分析的同时,可将细胞培养片固定在培养室底部防止刮蹭细胞;微重力下50μL/min和150μL/min两种换液流速均不会损伤细胞。结论综合考虑空间细胞培养的高容积利用率及短操作时间等需求,插片式三坝细胞培养室结构及150μL/min的换液流速更符合应用要求。
王春艳谭映军聂捷琳于建茹王红晖白延强李莹辉
关键词:微重力
空间飞行条件下心肌细胞发生功能减退与微管解聚被引量:5
2008年
空间飞行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是,目前关于心肌细胞如何对空间飞行条件发生响应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报道了空间飞行对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神舟六号飞船将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载入太空,并于发射后4h进行在轨激活.其中8个样品分别于发射后4,48以及96h进行在轨固定,并于飞船返回后进行细胞骨架的荧光染色观察;另外2个样品未进行固定,于飞船返回后进行心肌细胞收缩及分泌功能的分析;地面样品在实验室中进行平行处理.飞行115h结束后,与地面样品比较,飞行样品中心肌细胞的自发搏动位点显著减少,同时搏动位点中的细胞收缩频率明显加快,并失去同步性;对飞行样品培养液进行的放射免疫检测显示,飞行细胞的心钠素分泌水平下降59.6%.对固定样品进行的激光共聚焦显微图像分析显示,飞行细胞呈现时间依赖性的微管解聚,而微丝骨架的结构与分布没有明显变化.总之,上述结果提示,空间飞行诱发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发生功能减退和微管解聚,对于进一步研究空间心血管功能紊乱的机制提供了细胞学基础.
杨芬李莹辉丁柏聂捷琳王红晖张晓铀王春艳凌树宽倪成志戴钟铨谭映军万玉民
关键词:空间飞行心肌细胞细胞骨架心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