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科技厅项目(2010TP4011-3)

作品数:28 被引量:293H指数:12
相关作者:闫文德田大伦梁小翠王光军郑威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家林业局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土壤
  • 6篇人工林
  • 5篇樟树林
  • 5篇生态系统
  • 4篇土壤呼吸
  • 4篇物量
  • 3篇凋落
  • 3篇凋落物
  • 3篇亚热带
  • 3篇生物量
  • 3篇碳储量
  • 3篇温度
  • 3篇喀斯特地区
  • 3篇混交
  • 3篇混交林
  • 2篇多环芳烃
  • 2篇多环芳烃含量
  • 2篇杨树
  • 2篇杨树人工林
  • 2篇叶片

机构

  • 25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国家林业局
  • 2篇湖南省森林植...
  • 1篇湖南财政经济...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5篇闫文德
  • 15篇田大伦
  • 7篇梁小翠
  • 7篇郑威
  • 6篇王光军
  • 4篇项文化
  • 3篇康文星
  • 3篇张徐源
  • 3篇邓湘雯
  • 3篇李树战
  • 2篇宿少锋
  • 2篇廖菊阳
  • 2篇王新凯
  • 2篇黄勇
  • 2篇朱凡
  • 2篇赵大勇
  • 2篇方晰
  • 2篇多祎帆
  • 2篇赵仲辉
  • 2篇刘智

传媒

  • 21篇中南林业科技...
  • 3篇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年份

  • 3篇2013
  • 6篇2012
  • 16篇201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施氮对亚热带樟树林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人类活动引起全球范围内大气氮沉降量的升高,增加了陆地生态系统氮输入,从而影响土壤CO2排放。为揭示生态系统氮输入升高对土壤呼吸的影响,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对亚热带樟树林(Cinnamomum camphora)进行模拟氮添加试验,每月上、下旬采用红外分析法测定4种氮输入水平(CK,0 g m-2a-1;低氮LN,5 g m-2 a-1;中氮MN,15 g m-2 a-1;高氮HN,30 g m-2a-1)下的土壤呼吸速率。结果表明:(1)樟树林土壤呼吸存在明显的季节动态,最高值出现在6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氮添加处理显著抑制了樟树林的土壤呼吸,LN、MN、HN处理土壤呼吸年累积量分别较对照CK下降37.66%、30.62%、38.95%,各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施氮对土壤呼吸的抑制作用随时间推移而减弱;(2)氮添加不影响土壤呼吸昼夜波动特征,但显著抑制土壤呼吸速率;(3)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间存在极显著的指数关系,与土壤湿度相关性不显著,CK、LN处理Q10相近,MN处理最小:(4)氮添加处理促进了土壤中氮的淋失,且随施氮水平的升高而增大。
郑威闫文德王光军梁小翠张徐源
关键词:亚热带土壤呼吸
洪湖湿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及养分含量特征被引量:19
2011年
洪湖湿地是长江中游地区重要湿地生态区域,在维持区域生态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洪湖湿地5种类型土壤进行有机碳及养分含量进行研究,为湿地生态系统地球化学循环及碳储量估算提供重要基础。结果表明,(1)洪湖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容重增加递减。(2)洪湖湿地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为:湖中淤泥>洪泛平原湿地>草本沼泽>林地>农田,其中湖底淤泥的有机碳平均含量6.74%,农田的有机碳平均含量为1.241%。此外,有机碳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3)湖底淤泥N的平均含量(4.623±0.535)g/kg、Ca的平均含量(26.262±4.201)g/kg,与洪泛平原湿地、草本沼泽及林地有显著性差异。农田P的平均含量(2.876±1.253)g/kg、K的平均含量(7.205±0.159)g/kg,与湖底淤泥、洪泛平原湿地、草本沼泽及林地有显著性差异。(4)湖底淤泥中Cu的平均含量(40.19±3.04)mg/kg,Fe的平均含量(8560.90±80.98)mg/kg,Co的平均含量((29.66±0.67)mg/kg),Cu、Fe和Co的平均含量都显著小于洪泛平原湿地、农田及林地,Pb的平均含量(35.13±2.40)mg/kg,Mn的平均含量(749.65±54.07)mg/kg,这两个元素的含量均与农田及林地有显著性的差异。湖底淤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小于其余4种湿地类型土壤。
刘刚沈守云闫文德田大伦伍倩梁小翠
关键词:湿地土壤有机碳养分
喀斯特城市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的层次结构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喀斯特城市——贵阳市的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年生杨树单株生物量为189.50kg,以树干生物量最高,占林木总生物量的57%;林分生物量为105.36t.hm-2,地上部分生物量为88.01t.hm-2,占林分总生物量的83.5%;林分生产力为12.12t.hm-2a-1,各器官生产力大小排序为树叶>树干>树根>树皮>树枝,树叶生产力最高,为8.24t.hm-2.a-1,占林分总生产力的68%;林下灌木层生物量为7 264.13kg.hm-2,以油茶生物量最高,为2 549.52kg.hm-2,占灌木层总生物量的35%;草本层生物量为556.49kg.hm-2,以白茅最多,生物量为213.06t.hm-2,占草本层生物量的38%;死地被物层生物量为5 733.52kg.hm-2,以未分解层生物量最多,为2 434.14kg.hm-2,占死地被物层总生物量的42%。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城市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碳平衡准确计量及森林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王新凯田大伦闫文德宁晓波邓湘雯梁小翠李树战
关键词:生态系统生物量生产力
喀斯特城市森林微量元素生物循环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现场实例和实验分析法,对喀斯特地区贵阳市10年生亮叶桦+意杨林、33年生麻栎林中Cu、Zn、Mn、Ni、Co、Pb、Cd、Fe元素的含量、积累和分布、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林分土壤pH值为4.49~5.03,为酸性土壤,微量元素含量Fe最高,Mn次之,Cd最低;林木中微量元素以Mn最高,为195.41~646.67 mg.kg-1;林木组织器官叶中含Cu量最高,为52.04~75.38 mg.kg-1;根中含Fe量最高,为24.22~70.09 mg.kg-1;林木对土壤中Cu的富集能力最强,富集系数为2.68~6.71;2种林分微量元素的生物循环积累量为18.22~589.60 kg.hm-2,存留量为1.822~17.870 kg.hm-2a-1,归还量为0.621~1.942 kg.hm-2a-1,吸收量为2.442~19.813 kg.hm-2a-1,利用系数为0.034~0.134,循环系数为0.098~0.254。
王仲田大伦宁晓波闫文德张胜利
关键词:亮叶桦意杨麻栎微量元素生物循环
长沙城市森林对气温的调节效应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5~2010年城市森林生态站林内和林窗及长沙市气象站的气温数据,研究了城市森林的温度特征以及城市森林对小气候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林内、林窗和长沙站的累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7月最高,1月最低;城市森林对气温有明显的调节效应,主要表现为对夏季最高气温的降温效应和对冬季最低气温的升温效应,尤其是晴天,林内的平均最高气温比长沙站可低达3.04℃(6月),林内的平均最低气温比长沙站可高达1.26℃(12月)。
赵仲辉罗茜黄志宏康文星田大伦项文化闫文德
关键词:林内林窗气温特征
杜仲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7
2011年
利用LI-6400光合仪测定杜仲净光合速率,研究其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夏季晴朗天气条件下,杜仲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现"双峰"曲线,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在11:00和15:00,分别为14.00和13.39μmol/(m2.s),第1峰值大于第2峰值;蒸腾速率出现峰值的时间与净光合速率同步。相关分析表明,杜仲净光合速率与饱和蒸汽压差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1),与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r=0.899、r=0.815),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998),对蒸腾速率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相对湿度。
高超闫文德田大伦郑威
关键词:光合速率日进程环境因子
鹿角杜鹃光合日变化特性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自然条件下鹿角杜鹃的光合作用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鹿角杜鹃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均为典型的"双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11:00和15:00,最小值出现在13:00;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鹿角杜鹃叶片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光合有效辐射与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廖菊阳闫文德王光军宿少锋黄滔
关键词:光合特性环境因子
喀斯特城市3种森林类型物种多样性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采用典型样方法,研究了喀斯特贵阳市3种林分(杨树林、刺槐+梓树林、灌木林)的物种多样性,分别计算各林分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指数。结果表明:(1)杨树林林分中出现植物19种,隶属于14科18属。刺槐+梓树林林分中出现植物12种,隶属于10科11属。灌木林林分中出现植物26种,隶属于17科25属。(2)3种林分中,杨树林和刺槐+梓树林乔木层结构简单,均存在明显的优势种,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均匀度高,表明优势种不突出,分布均匀。灌木林植物种类及个体丰富,多样性较高,草本层种类稀少,均匀度高,但灌木林总体均匀度低。各林分的物种多样性总体呈现逐渐升高,优势度趋于下降,而林分的均匀度基本上保持比较高而稳定的状态。(3)在林分生长过程中,乔木层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在灌木林阶段达到最大值,以后随着乔木树种的发展而下降;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在不同阶段呈先上升后下降,其中群落复杂程度是影响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因子。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地区城市森林植被演替的物种选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林丽平田大伦闫文德刘茜郭颖朱军
关键词:人工林物种多样性
喀斯特城市刺槐梓木混交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采用样地调查与标准木收获法,研究了贵州贵阳市城市刺槐+梓木混交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结果表明:刺槐的单株生物量为58.819kg,其中树干为31.511kg,占整株生物量的53.57%;梓木单株生物量为43.966kg,树干为18.504kg,占整株生物量的42.09%;混交林中刺槐的生物量为33.350t.hm-2,梓木的生物量为50.297t.hm-2,梓木生物量是刺槐的1.6倍;刺槐和梓木2个树种各器官含碳率在48.25%~59.13%之间,且均以树干的含碳率最高;刺槐梓木混交林中,林分植被的碳储量为51.384t.hm-2。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森林碳汇功能估算提供依据。
曹娟田大伦闫文德宁晓波康文星邓湘雯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刺槐混交林生物量碳储量
模拟氮沉降对樟树人工林土壤呼吸的短期效应被引量:13
2012年
通过对中亚热带地带性植被樟树林进行模拟氮沉降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 g.m-2a-1)、低氮(LN,5 g.m-2a-1)、中氮(MN,15 g.m-2a-1)和高氮(HN,30 g.m-2a-1),利用LI-8100土壤呼吸测定系统,研究了模拟氮沉降对其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以及与土壤表层温湿度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氮沉降处理水平下的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分别为CK 4.09±0.66μmol.m-2s-1、LN 2.39±0.29μmol.m-2s-1、MN 2.18±0.19μmol.m-2s-1、HN 2.28±0.25μmol.m-2s-1。对照处理显著高于其它3种处理(P<0.01);土壤呼吸温度敏感系数Q10值分别为CK1.80、LN 1.67、MN 1.77、HN 1.53,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地表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在0.266 6~0.294 4(m3.m-3)之间,各月份土壤体积含水率差异不大(1.8%~9.4%),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率相关性不显著(P>0.05),模拟氮沉降初期明显抑制了樟树人工林土壤呼吸。
张徐源闫文德马秀红郑威王光军梁小翠
关键词:土壤呼吸氮沉降Q10值樟树人工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