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2010GXS513173)

作品数:20 被引量:542H指数:10
相关作者:陈伟冯志军杨早立康鑫田世海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知识共享
  • 4篇实证
  • 4篇实证研究
  • 4篇企业
  • 4篇共享
  • 3篇知识
  • 3篇团队
  • 3篇网络
  • 2篇要素生产率
  • 2篇知识产权
  • 2篇知识产权开发
  • 2篇中介
  • 2篇生产率
  • 2篇团队知识
  • 2篇团队知识共享
  • 2篇区域创新系统
  • 2篇全要素生产率
  • 2篇网络结构
  • 2篇协调发展
  • 2篇结构方程模型

机构

  • 18篇哈尔滨工程大...
  • 7篇东莞理工学院
  • 3篇哈尔滨理工大...
  • 2篇哈尔滨学院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哈尔滨技师学...
  • 1篇哈尔滨东安发...

作者

  • 14篇陈伟
  • 7篇冯志军
  • 6篇杨早立
  • 4篇康鑫
  • 3篇田世海
  • 2篇韩国元
  • 2篇郎益夫
  • 1篇张勇军
  • 1篇姜贺敏
  • 1篇胡颖慧
  • 1篇张永超
  • 1篇明倩
  • 1篇周文
  • 1篇康鑫
  • 1篇于延顺
  • 1篇陈伟
  • 1篇王正沛
  • 1篇张国营
  • 1篇郎益夫

传媒

  • 3篇科技进步与对...
  • 2篇中国科技论坛
  • 2篇情报杂志
  • 2篇管理评论
  • 1篇情报科学
  • 1篇改革与战略
  • 1篇系统工程理论...
  • 1篇科研管理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图书与情报
  • 1篇科学学与科学...
  • 1篇科学学研究
  • 1篇工业技术经济
  • 1篇科技与经济
  • 1篇运筹与管理

年份

  • 2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技术来源与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中国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1
2013年
采用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我国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分析了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序演进及地区差异的基本特征,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技术来源的四种渠道与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一定的增长,主要动力为技术进步;企业的自主研发活动、国外技术引进及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研发活动对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国内技术购买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相比较而言,国外技术引进对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最大。
冯志军陈伟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
基于SEM的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高校科研团队以高校为依托,是国家创新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影响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从知识共享过程角度构建了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已构建的影响因素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知识共享主体、知识特性、知识共享渠道和知识共享环境四因素均对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产生大致相当的影响,其中知识共享渠道的因素负荷量相对较大,对知识共享产生较为显著性正向影响。
韩国元陈伟张国营
关键词: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影响因素SEM
团队断裂带对团队效能影响的实证研究——关系型领导行为的调节与交互记忆系统的中介被引量:40
2015年
如何激活和利用团队优势成为企业应对经济发展、技术变革和市场环境变化的关键。本研究构建以团队断裂带为自变量、团队效能为因变量、关系型领导行为为调节变量和交互记忆系统为中介变量的一个被中介的调节模型,探讨团队断裂带对团队效能的作用机理。将团队断裂带分为社会分类断裂带和信息认知断裂带两个维度,并基于167个团队样本数据,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对被中介的调节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社会分类断裂带对团队效能产生负向影响,而信息认知断裂带对团队效能产生正向影响;关系型领导行为对社会分类断裂带和信息认知断裂带与团队效能的关系均有调节作用,且调节作用都以交互记忆系统为中介,即交互记忆系统有效地传递了关系型领导行为分别与社会分类断裂带、信息认知断裂带的交互作用对团队效能的影响。
陈伟杨早立朗益夫
关键词:交互记忆系统团队效能
企业创新团队知识共享机理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文章在界定企业创新团队知识共享内涵的基础上,基于知识共享过程视角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企业创新团队知识共享过程,认为其包括知识流动、知识转化、知识转移和知识交易四个阶段,构建了企业创新团队知识共享机制模型,揭示企业创新团队知识共享机理。
陈伟于延顺杨早立宫再静
关键词:企业创新团队知识共享过程
知识管理视角下集群网络企业竞争优势提升研究——来自黑龙江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证据
2013年
以知识管理能力为中介变量,在对国内外网络结构和知识管理能力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网络结构、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三者关系的概念模型,并提出了研究假设,根据对56家集群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上述概念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网络结构三个维度对知识管理能力四个维度有直接或间接的显著影响,网络结构通过知识管理能力对企业竞争优势产生间接影响。
张勇军陈伟郎益夫
关键词:网络结构
中国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效率的评价研究——基于链式关联网络DEA模型的新视角被引量:55
2010年
运用DEA方法评价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效率的传统作法是将区域创新系统作为一个"黑箱"来处理,不考虑系统内部实际的运作过程及其对系统整体效率的影响。本文将区域创新系统分解为两个相互关联的创新链式子阶段,通过构建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链式关联网络DEA模型对我国各区域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的整体及各子阶段的效率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计算两个子阶段间的关联系数,来评价各区域创新系统技术创新子阶段的关联有效性程度。
陈伟冯志军姜贺敏康鑫
关键词:区域创新系统
区域创新系统的协调发展测度与评价研究——基于二象对偶理论的视角被引量:47
2011年
基于二象对偶理论,将区域创新系统设计为由创新能力为表征的状态子系统和以创新效率为测度"工具"的过程子系统的二象子系统构成的动态系统,从区域创新系统状态子系统和过程子系统两方面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二象特征;构建了基于投入产出的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运用收集的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原始数据,对各区域创新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二象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及二者间的协调度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从创新协调指数和创新发展综合水平两个维度对各区域创新系统发展情况进行归类、分析与评价,并提出相应对策。
陈伟冯志军康鑫田世海
关键词: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度
能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区域工业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2001~2011年被引量:8
2013年
本文考虑了研发创新过程中的能源环境约束,构建能处理非期望产出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对中国30个省级区域及八大经济区2001-2011年间工业企业研发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进行测算,并分析其时序演进和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当考虑了研发创新过程中的能源环境约束后,中国工业企业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指数(ML指数)与传统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指数(M指数)比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技术进步是工业企业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源泉,技术效率呈下降态势;考察期内研发创新全要素增长率呈上升趋势的地区包括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大西北地区;呈下降趋势的地区包括东北地区、长江中游、大西南、黄河中游。
冯志军陈伟明倩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创新系统的协调发展研究——基于二象对偶理论与系统演化的视角被引量:3
2014年
基于产业创新系统的时空演化特征,运用二象对偶理论将产业创新系统视为由状态子系统和过程子系统二象子系统构成的具备完全时空意义的动态系统。其中,前者是客观实在的物质子系统,后者则是由该物质子系统所映射的属性构成的虚像子系统。从这一新视角,研究产业创新系统演化的本质,重新界定产业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的内涵,并构建产业创新系统二象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
冯志军明倩康鑫
关键词:产业创新系统协调发展
中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研究被引量:112
2013年
针对传统的DEA模型没有考虑要素"松弛"和无法合理解决非期望产出存在条件下的效率评价问题,运用DEA-SBM方法建立了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测度新模型,分析比较了中国三十个省级区域及八大经济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绿色创新效率,并将其与传统的DEA-CCR模型得到的不考虑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所产生的能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只考虑经济效益的传统创新效率进行对比。实证结果表明:DEA-SBM模型的创新效率测度结果更符合实际;30个省级区域及八大经济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差异显著;绿色创新效率高的地区都是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大西北、黄河中游地区,绿色创新效率都较低。
冯志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