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008Y0040)

作品数:8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徐国兴王珊珊谢茂松郭健冯月兰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国家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视网膜
  • 7篇网膜
  • 5篇细胞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骨髓间充质
  • 5篇骨髓间充质干...
  • 5篇干细胞
  • 5篇充质干细胞
  • 3篇上皮
  • 3篇视网膜色素
  • 2篇色素上皮
  • 2篇上皮细胞
  • 2篇上清
  • 2篇上清液
  • 2篇视网膜疾病
  • 2篇视网膜色素上...
  • 2篇体外
  • 2篇培养上清
  • 2篇培养上清液
  • 2篇清液

机构

  • 8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福建卫生职业...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作者

  • 7篇徐国兴
  • 3篇王珊珊
  • 2篇谢茂松
  • 2篇郭健
  • 1篇杨娟
  • 1篇白月
  • 1篇王婷婷
  • 1篇庄华
  • 1篇徐巍
  • 1篇冯月兰

传媒

  • 7篇海峡科学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1
  • 7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浓度EGF对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索表皮生长因子(EGF)培养体外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RPE)的最佳浓度和最佳作用时间。方法用CCK-8法观察EGF对体外hRPE增殖调控的剂量-效应关系、时间-效应关系。结果在相同浓度EGF作用下,hRPE吸光度值(A值)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在相同培养时间条件下,hRPE A值随EGF浓度增加而增加,EGF质量浓度<8 ng/mL的各相邻浓度实验组组间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质量浓度≥8 ng/mL的各相邻浓度实验组组间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对体外培养hRPE增殖调控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EGF的促增殖作用在8 ng/mL以上逐渐达到饱和。
王珊珊徐国兴
关键词:增殖表皮生长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视网膜疾病的实验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各种视网膜疾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RP)、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AMD)等,视网膜光感受器的损伤可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丧失。对于此类疾病,人们尝试了很多方法来修复视网膜细胞变性,阻止视网膜光感受器的丧失,其中包括营养支持治疗、基因治疗、神经生长因子、以及人工眼等。然而,这些方法都未能取得确切的临床疗效,因此人们开始转向寻找合适的细胞源作为移植物,通过视网膜的细胞移植来代替丢失的细胞或者起到支持细胞的作用,以阻止更进一步的细胞丢失。
王珊珊徐国兴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视网膜疾病眼底疾病BMSCS密度梯度离心法
光损伤视网膜片培养上清液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视网膜样细胞的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大鼠视网膜片光损伤后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视网膜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实验研究。采用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MSC细胞,经流式细胞仪鉴定后,用大鼠视网膜片光损伤后的上清液与10%FBS的LG-DMEM以2:3混合成的条件培养液诱导MSC细胞7~8d。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观察诱导后的细胞是否表达视紫红质、GFAP、NSE。结果:第3代MSC细胞经诱导后有(36.64±7.84)%表达rhodopsin,(20.21±6.47)%表达GFAP,(21.83±2.98)%表达NSE。RT-PCR鉴定结果分析示GFAP、NSE、Rhodopsin mRNA均有表达。结论:光损伤SD大鼠视网膜片培养上清液可诱导MSCs分化为视网膜样细胞。
白月徐国兴陈金国谢茂松郭健王婷婷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视网膜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视网膜神经样细胞的研究进展
2010年
视网膜色素变性及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严重威胁视力的疾病,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有跨胚层分化能力,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神经细胞分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为视网膜色素细胞的研究为此类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成为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不同培养条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影响以及视网膜前体细胞眼内移植的进展综述如下。
王珊珊徐国兴
关键词:视网膜疾病光感受器人工眼黄斑病变年龄相关性支持细胞
缬沙坦对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影响
2010年
目的:通过研究缬沙坦对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以期寻找药物治疗、延缓PVR的发生、发展。方法:体外培养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取第三代细胞加入96孔板,分为①正常对照组;②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刺激组:50μg/L PDGF;③缬沙坦(Valsartan)治疗组:0.2mg/mL Valsartan+50μg/L PDGF。分别行MTT法检测兔RPE细胞增殖能力,ELASA法检测兔RPE细胞培养液TGF-β1含量。结果:PDGF刺激组兔RPE细胞的增殖速度加快,而Valsartan治疗组对PDGF刺激后的兔RPE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明显抑制PDGF刺激兔RPE细胞分泌TGF-β1。结论:Valsartan可抑制体外培养的兔RPE细胞生长。
杨娟徐国兴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视网膜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2010年
视网膜疾病是眼科疾病研究中的难点,也是致盲的重要原因。多种原因引起的视网膜疾病的共同结果是光感受器细胞或神经节细胞的变性坏死。当前对坏死的视神经细胞缺乏有效治疗措施。因此,利用干细胞,尤其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诱导分化成为视网膜细胞;恢复和重建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有望成为视网膜疾病治疗的新途径。
徐巍郭健徐国兴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视网膜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培养上清液联合视黄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人类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ium,hRPE)细胞培养上清液联合全反视黄酸(all-trans Retinoid Acid,RA)对骨髓间充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3组:RPE+RA+BMSc共培养组,RPE+BMSc共培养组,对照组。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RPE)和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取第2代HRPE和第3代BMSCc接种于Transwell双层培养板内共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胶质源性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烯醇化酶(NSE)、光感受器特异性标志视紫质(Rhodopsin)在诱导细胞中的表达。结果:hRPE培养上清液+BMSCs+RA组诱导BMSCs更多的表达GFAP(84.57士6.68)%,NSE(56.29士6.51)%,和Rhodopsin(41.47士3.76)%;与RPE培养上清液+BMSCs组及单独BMSc组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PE培养上清液+BMSCs+RA可以诱导BMSCs向神经元、胶质细胞与视细胞分化。
冯月兰徐国兴谢茂松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全反视黄酸诱导分化
诱导MSCs转分化为视网膜神经样细胞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近年来,人们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体外可经生长因子诱导,抗氧化剂诱导,中药诱导,增加细胞内cAMP等不同途径的诱导方法,分化为神经外胚层来源的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因此一些研究者尝试以上诱导途径使MSCs分化为视网膜神经样细胞,用于体内相关疾病的细胞替代治疗,为多种疾病带来了新的治疗思路。
白月徐国兴庄华谢茂松郭健王婷婷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