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BAK03A09)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韩莹韩四海牟颖刘裕婷于秋红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市丰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电感耦合
  • 2篇电感耦合等离...
  • 2篇电感耦合等离...
  • 2篇质谱
  • 2篇小鼠
  • 2篇离子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特征
  • 1篇血液
  • 1篇碲化镉
  • 1篇小鼠体内
  • 1篇量子
  • 1篇量子点
  • 1篇肝脏

机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北京市丰台区...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2篇黄沛力
  • 2篇刘娜
  • 2篇于秋红
  • 2篇刘裕婷
  • 2篇牟颖
  • 2篇韩四海
  • 2篇韩莹
  • 1篇谢广云
  • 1篇孙志伟

传媒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毒理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碲化镉量子点在小鼠血液和肝脏中的代谢特征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解碲化镉量子点(CdTe QDs)在小鼠血液和肝脏中的分布特征,将24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及染毒0.5、1、6、12、24 h组)。对照组每只静脉注射0.2 ml生理盐水。染毒组经尾静脉注射CdTe QDs 1.5μmol/kg(以Cd计),分别在给药后0.5、1、6、12、24 h,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量血液和肝脏中Cd和Te的含量。给药0.5 h后,血液中Cd和Te的含量分别为(2 160.6±167.0)ng/ml和(1 837.7±78.2)ng/ml;给药24 h后,Cd和Te的含量分别降为(230.3±48.1)ng/ml和(235.3±16.7)ng/ml。肝脏中Cd和Te含量在给药后6 h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 257.5±111.2)ng/g和(232.2±16.7)ng/g;24 h后,Cd和Te的含量分别为(1 158.9±68.2)ng/g和(146.8±20.5)ng/g。说明尾静脉注射CdTe QDs后,Cd和Te在血液中的代谢速度较快,Cd在肝脏中的代谢速度较慢。
于秋红刘裕婷韩莹谢广云刘娜黄沛力牟颖韩四海
关键词:血液肝脏代谢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碲化镉量子点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碲化镉量子点(CdTe QDs)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特征。方法将45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9组(对照组及染毒1、6、12、24、48、72、120和168 h组)。对照组每只静脉注射0.2 ml生理盐水。染毒组经尾静脉注射CdTe QDs 2.5μmol/kg(以Cd计算),分别在给药后1、6、12、24、48、72、120和168 h断头处死小鼠,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脑中Cd和Te的含量。结果 Cd高水平蓄积于肝和肾,而Te则主要蓄积于脾。结论 Cd和Te在小鼠体内具有不同的分布形式,提示部分CdTe QDs在小鼠体内可能发生了降解或生物聚集。
刘裕婷韩莹刘娜牟颖韩四海于秋红孙志伟黄沛力
关键词:碲化镉量子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