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7B060401001)
-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 相关作者:梅咏予高志良林炳亮谢冬英翁伟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不同时相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的疗效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合适时机。【方法】91例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分为两大组,干细胞治疗组45例,其中进展期12例,平台期33例;对照组46例,进展期13例,平台期33例。首要研究终点是比较12周不同组不同期患者生存状况;次要研究终点是观察干细胞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不同时点的胆红素、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疾病进展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6/12,50%)与对照组进展期患者生存率(6/13,46.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02),疾病平台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28/33,84.8%)较对照组平台期患者生存率(18/33,52.2%)高(P=0.0037)。在干细胞治疗组中,疾病进展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较疾病平台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09)。干细胞组平台期患者总胆红素(μmol/L)在2周、4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97±124、-189±166,而进展期患者在2周、4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10±206、-10±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w=0.040;P4w=0.013)。平台期患者MELD评分在4、12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3.8±4.5、-12.5±5.1,而进展期患者在4、12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3.8±8.1、-4.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w=0.000;P12w=0.005)。【结论】在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疾病平台期进行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翁伟镇陈俊峰梅咏予李建国曹会娟谢冬英高志良林炳亮
-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
- HBV特异性抗原对HBV携带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类型HBV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细胞免疫功能,分析HBV抗原对其的影响,探索HBV慢性感染的机制并寻求可能的免疫治疗方法。方法用不同的抗原和(或)细胞因子刺激培养的无症状HBV携带者PBMCs,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不同细胞因子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s的细胞表型。对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HBsAg刺激无症状HBV携带者PBMCs后产生的干扰素(IFN)g为(48.3±19.8)pg/ml,较健康对照人群低[(196.2±104.3)pg/ml(t=3.023,P〈0.05)]。HBsAg和HBcAg刺激HBeAg阳性患者PBMCs分泌的IFN γ水平分别为(50.4±51.6)pg/ml和(63.2±36.9)pg/ml,明显低于HBeAg阴性组[(86.2±42.3)pg/ml和(101.4±32.5)pg/ml],t值分别为2.468和3.184,P值均〈0.05;HBeAg阳性患者组分泌白细胞介素(IL)-12 P70明显低于HBeAg阴性组(P〈0.05);补偿外源性IL-12可明显促进HBV携带者PBMCs分泌IFN-γ(P〈0.01),IL-12协同HBV抗原可激活CD8+CD45RA+CCR7+及CD8+CD45RA CD62L+细胞。结论HBeAg阳性患者PBMCs分泌IL-12减少,这可能是HBV携带者持续感染的重要原因;外源性IL-12可促进HBV携带者PBMCs中的中枢记忆性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 林炳亮谢冬英谢俊强张晓红梅咏予高志良
-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