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21061)

作品数:39 被引量:1,174H指数:17
相关作者:欧阳志云陈利顶徐卫华郑华黄志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经济管理
  • 4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篇土壤
  • 6篇自然保护
  • 6篇自然保护区
  • 6篇保护区
  • 5篇丘陵
  • 4篇生态系统
  • 4篇土地利用
  • 3篇养分
  • 3篇生态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水分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3篇丘陵区
  • 3篇卧龙自然保护...
  • 3篇物种
  • 3篇空间异质性
  • 2篇有效性
  • 2篇枣粮间作
  • 2篇生物量
  • 2篇时空异质性

机构

  • 34篇中国科学院生...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湖南省林业科...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国家环境保护...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环境保护部南...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北京市昌平区...

作者

  • 14篇欧阳志云
  • 10篇陈利顶
  • 7篇徐卫华
  • 7篇黄志刚
  • 6篇郑华
  • 6篇傅伯杰
  • 5篇曹云
  • 4篇马岩
  • 3篇赵新峰
  • 3篇李锋瑞
  • 3篇靳甜甜
  • 3篇刘国华
  • 3篇王效科
  • 3篇吕一河
  • 3篇杨丽蓉
  • 2篇尹飞
  • 2篇张海萍
  • 2篇权佳
  • 2篇冯晓明
  • 2篇汪亚峰

传媒

  • 13篇生态学报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3篇Journa...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第五届中国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环境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Chines...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Journa...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 1篇北京水务

年份

  • 1篇2011
  • 6篇2010
  • 15篇2009
  • 17篇2008
  • 3篇2007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防护林——樟树林对降雨再分配的影响被引量:15
2007年
林冠对降雨的再分配,是森林生态学和森林水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影响降雨从林冠到土壤的转移以及水土流失的变化,具有突出的生态水文意义。通过对樟树林下穿透雨和树干流的定位监测,旨在揭示林冠水文效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林冠对降雨的再分配功能受到降雨量的影响,穿透雨、树干流和截留量与降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穿透雨率随着降雨量增加而增加,而截留率随降雨量增加而减小.并且两者在高的雨量下逐渐趋于稳定,但是树干流率随着降雨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同时,降雨强度也影响林冠的水文效应,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穿透雨率升高,截留率下降。在整个测定期间,樟树林穿透雨率为68.5%,截留率为29.2%,而树干流率为2.3%。在不同雨量和雨强级间,樟树林冠对降雨再分配存在着差异,而且林内雨的组成比例(SF/TF)也受到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影响。樟树林下水分输入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穿透雨率在不同位置间具有显著性的差异,而且穿透雨的空间变化率,即穿透雨率的变异系数(CV)随着降雨量或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减少。
曹云黄志刚欧阳志云郑华
关键词:樟树林截留树干流水文效应南方红壤区
海伦地区水热耦合特征及其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主要敏感行业之一,气候变暖带来的气温升高以及降水格局的改变对农作物生产有利有弊。论文基于黑龙江海伦地区1978—2004年生长季≥10℃有效积温、降水量和统计年鉴中的大豆产量数据,以积温和降水在季节上的匹配程度作为判断水热耦合的指标,采用气候波动指数、减产风险指数作为大豆产量受气候波动影响程度的指标,研究了在生长季降水量下降和≥10℃有效积温增加的趋势下水热耦合的年际和年内变化特征及其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偏干旱、正常和湿润年份大豆产量受气候波动影响的特征和减产风险性。结果表明,大豆气候波动指数和产量减产风险指数从大到小均依次为偏干旱年、偏湿润年和正常年,说明海伦地区受气候暖干化影响较大。
张海萍陈利顶王晓燕马岩赵新峰杨丽蓉郑海峰
关键词:气候变化
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88
2008年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景观生态学发展迅速。景观生态学研究最为活跃的地区集中在北美、欧洲、大洋洲(澳大利亚)、东亚(中国),表明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广泛性和越来越高的认知度。从研究内容上看,景观生态评价、规划和模拟一直占居主导地位,其次是景观生态保护与生态恢复、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探讨。随着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深入,以科学和实践问题为导向的学科交叉与融合不断加强,促进了景观生态学新的学科生长点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包括水域景观生态学、景观遗传学、多功能景观研究、景观综合模拟、景观生态与可持续性科学。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也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国际同行开始关注并在重要学术刊物上评介中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标志着中国景观生态学已逐步走上国际舞台。然而,中国景观生态学进一步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并存。中国科学家需要抓住人类对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性科学的共同夙求,放眼国际前沿、服务本土需求,从中国自身的特色出发,关注受人类干扰的和以人为主导的景观,以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多尺度、多维度耦合研究为核心,区域综合与区内分异并重,推动综合整体性景观生态学的建立和完善。
傅伯杰吕一河陈利顶苏常红姚雪玲刘宇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
海伦地区粮食生产资源利用系统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机制法对作物生产潜力模型进行了光、温、水、土逐级订正,对海伦地区的主要粮食生产潜力进行估算;并选取产量衰减量、资源满足率和资源增产潜力三个指标评价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光合生产潜力为16801.4kg/hm2,光温生产潜力为12483.9kg/hm2,气候生产潜力为9799.1kg/hm2,农业自然生产潜力为8248.4kg/hm2。如果以光温生产潜力作为目标产量,海伦地区尚有74.01%的上升潜力,且玉米的资源增产潜力高于大豆。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生产潜力实现的重要因素,自然资源中温度对产量的限制作用最大,其次是水分和土壤。在此基础上结合实地考查,对当地的粮食生产资源进行了系统分析,寻找影响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的限制性因素。
马岩陈利顶
关键词:作物生产潜力
农用地时空变化对大熊猫生境的影响:以岷山中部地区的白草河流域为例被引量:6
2009年
岷山中部地区是我国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种群分布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但近年来砍伐森林、种植药材等农业活动较为突出,可能对大熊猫及其生境利用造成不利影响。为了明确该地区农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保护区内外大熊猫生境的影响,我们采用遥感影像解析、GIS空间分析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白草河流域进行了本项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的农用地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m以下的地区。从1994-2008年,农用地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1994-2001年间,农用地面积减少,减少区域主要在海拔1,700m以下的地区;2001-2008年间,农用地面积增加明显,增加区域主要在海拔1,7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和自然保护区周边。农用地扩张直接导致1994-2008年间该地区5,281hm2(6.46%)的大熊猫生境丧失。就保护区内外而言,保护区外部大熊猫生境的丧失比例达21.53%,而保护区内部的生境变化不大。为了有效保护该地区的大熊猫生境,除了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部进行开发外,建议对保护区外部的大熊猫生境进行保护,禁止在海拔1,7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进行土地开发。
王学志徐卫华欧阳志云
关键词:AILUROPODAMELANOLEUCA农用地生境
旅游活动对卧龙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的经济影响被引量:16
2008年
旅游活动是提高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收入、缓解保护区与社区矛盾、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为评价旅游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社区经济提升的现实效果,以卧龙自然保护区为案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分析保护区内旅游从业人员的经济收入、就业机会以及收入分配等,从一定程度上揭示旅游活动对该保护区社区居民的直接经济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旅游可以给保护区的部分居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但这部分收入总量较低;保护区内的居民多从事一些较简单的旅游相关活动,对技能要求较高的活动则大多由来自保护区外的人员从事;旅游活动带来的经济收入不论是在当地相关从业人员之间还是在当地人与来自保护区外的人员之间的分配都表现出了一定的不公平性,居住位置、启动资金和技术技能是造成这种不公平现象的主要原因。依据以上调查及分析结果,论文提出了开发旅游项目、建立培训机制、设立专项基金以及逐步移民等相应对策。
刘洋吕一河
关键词: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问卷调查
枣粮间作生态系统土壤氮空间分布特性被引量:14
2009年
基于枣粮间作复合生态系统内部异质性,通过在不同位置采样测定,探讨了枣粮间作系统内土壤氮素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1)枣粮间作生态系统中,在小麦收获期和玉米收获期两个时期,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含量均存在明显的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空间变异性。而土壤铵态氮含量极低且没有明显的空间变异;(2)与全氮相比,枣粮间作系统中硝态氮空间变异性更强,且随着时间变化其空间分布特性有明显变化;(3)氮素施用量对土壤全氮和硝态氮空间变异有正向作用,而植株对氮的吸收利用可以降低土壤氮素分布空间差异程度。各因子对土壤全氮空间变异影响强弱顺序为氮吸收量>氮素施用量>土壤含水量;对土壤硝态氮空间变异影响强弱顺序为氮素施用量>土壤全氮含量>氮素吸收量>土壤含水量。
尹飞毛任钊傅伯杰陈明灿
关键词:枣粮间作全氮硝态氮空间异质性
金属离子对聚丙烯酸钾-丙烯酰胺共聚型SAP交替吸水吸盐特征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丙烯酸与丙烯酰胺单体共聚法制备高吸水树脂(SAP)是提高吸水树脂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选取两种聚丙烯酸钾-丙烯酰胺共聚型高吸水树脂,系统研究了四种金属离子对其交替吸水吸盐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对SAP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四种金属阳离子对两种SAP吸水倍率及最大吸水能力的影响顺序为去离子水
李云开许廷武周春发赵群林雄财杨培岭
关键词:高吸水树脂金属离子
东北海伦地区农村地下饮用水硝态氮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7
2008年
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用水和身体健康.通过对海伦地区157口农村饮用水井取样分析,探讨了该地区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地下水中硝态氮平均含量14.01mg.L-1,超标率(≥10.00 mg.L-1)达到26.11%.地下饮用水硝态氮的污染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在空间上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中部漫川漫岗农业区、东北丘陵漫岗农业区,西南平川漫岗农业区.在此基础上,从水井本身性质和污染物来源两方面分析了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影响因素.在水井本身性质方面,水井管道材料不同导致地下水硝态氮受污染程度不同,其中单节管道水井的污染程度显著低于多节管道,平均浓度分别为5.08、32.57 mg.L-1,超标率分布为12.26%、82.35%;整个地区水井硝态氮污染程度与水井绝对深度无显著关系,但在28个同一取样单元,深水井污染程度显著低于浅水井,其中单节管深井、单节管浅井、多节管深井、多节管浅井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84、12.02、25.14、45.61 mg.L-1.分析污染物来源可以发现,污染程度较高的地区多处于氮肥施用量较高、户均家禽牲畜量较多的地区,表明地下水硝态氮污染与化肥施用量以及家禽牲畜排泄量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赵新峰杨丽蓉施茜马岩张燕燕陈利顶郑海峰
关键词:硝态氮污染氮肥
呼伦贝尔草原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34
2008年
通过大范围群落调查,研究了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三种主要草原类型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的关系,并讨论了气候、土壤等环境因子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种类型草原的群落平均高度、盖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三种类型草原均匀度差异不显著,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有明显的优势种,荒漠草原没有明显优势种;(2)三种类型草原中,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呈线性正相关,随尺度增大,丰富度与生物量的关系有单峰曲线的趋势;(3)物种丰富度随水分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增加,随温度上升而下降,水热因子是影响物种丰富度的主要环境因子。
郑晓翾靳甜甜木丽芬刘国华
关键词:物种丰富度生物量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