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KZ200710020009)

作品数:3 被引量:52H指数:3
相关作者:韩莹琰范双喜陈青君秦勇董洁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农学院新疆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叶用
  • 3篇叶用莴苣
  • 3篇莴苣
  • 1篇性状
  • 1篇性状鉴定
  • 1篇农艺
  • 1篇农艺性
  • 1篇农艺性状
  • 1篇农艺性状鉴定
  • 1篇热激
  • 1篇热激蛋白
  • 1篇热激蛋白90
  • 1篇种质
  • 1篇种质资源
  • 1篇胁迫
  • 1篇耐热
  • 1篇耐热性
  • 1篇克隆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表达

机构

  • 3篇北京农学院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范双喜
  • 3篇韩莹琰
  • 2篇陈青君
  • 1篇任月
  • 1篇董洁
  • 1篇李婷
  • 1篇秦勇
  • 1篇郝敬虹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蔬菜
  • 1篇北京农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叶用莴苣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鉴定与耐热性评价被引量:30
2011年
在露地和大棚两种环境、春季和初夏两种栽培季节下,对110份叶用莴苣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同时以中心柱长、抽薹天数和热害指数3个指标综合评价叶用莴苣种质资源的田间耐热性。结果表明:散叶莴苣叶尖形状、叶形、叶色、株高、叶柄长、叶柄厚、单株质量、净菜质量(球质量)和莲座叶等叶片性状变异较大,显示了散叶莴苣在种质变异和创新方面蕴藏着很大的潜力。结球莴苣品种间相似程度较高,仅在叶柄厚、莲座叶、净菜质量上存在变异。在初夏散叶莴苣比春季分别提前12~36d抽薹,结球莴苣提前18~38d抽薹。在大棚高温胁迫更强时,散叶莴苣抽薹期进一步提前,而且82%的品种在10d内抽薹,表现出对高温的敏感性,结球莴苣部分品种因热害而死亡,热害指数能更准确地反映结球莴苣品种间的耐热性。抽薹天数、中心柱长与单株质量、净菜质量、叶形比等呈显著的相关性,也是评价叶用莴苣耐热性的重要指标。春季大棚种植采用热害指数、抽薹天数能够较好地评价叶用莴苣种质资源的耐热性。
陈青君韩莹琰谷建田范双喜
关键词:叶用莴苣农艺性状耐热性
叶用莴苣热激蛋白90(LsHsp90)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热激下的表达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克隆叶用莴苣热激蛋白Hsp90基因并探讨其响应热胁迫的相关机制,为揭示叶用莴苣抗热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相结合,从叶用莴苣叶片总RNA中克隆LsHsp90 cDNA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LsHsp90在叶用莴苣耐热品种Z36和热敏品种S106受37℃和42℃热激后叶片的表达差异。【结果】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2 330 bp,开放阅读框2 097 bp,编码698个氨基酸,推导的蛋白质分子量约79.8 kD。蛋白质结构预测及同源比对分析表明,LsHsp90基因编码蛋白含ATPase位点和Hsp90保守结构域,并与拟南芥(AY081302.1)、紫茎泽兰(EU269070.1)等多种物种的热激蛋白90高度同源;进化树分析表明,LsHsp90与紫茎泽兰Hsp90基因(EU269070.1)聚为一类。qRT-PCR分析表明,37℃热胁迫下,该基因在耐热品种和热敏品种的叶片中均上调表达;42℃高温胁迫下,热敏品种S106中下调表达,而耐热品种Z36上调表达。【结论】成功从叶用莴苣叶片中分离克隆到LsHsp90,该基因具有已知物种Hsp90基因的特征,该基因在热胁迫下有不同的表达特征,预示该基因其可能在抗高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
任月韩莹琰李婷郝敬虹范双喜
关键词:叶用莴苣热激蛋白90基因克隆高温胁迫基因表达
叶用莴苣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以55份叶用莴苣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主要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变异系数的分布范围很广,在8.82%-98.85%之间。散叶莴苣的单株重和莲座叶数、最大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结球莴苣的商品球率和最大叶长、最大叶宽、球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但是和株高、莲座叶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董洁范双喜陈青君韩莹琰秦勇
关键词:叶用莴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