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686)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3
相关作者:姚颖马祖福韩敏何金森熊艳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过氧化
  • 2篇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合酶
  • 2篇沙坦
  • 2篇肾切除
  • 2篇替米沙坦
  • 2篇切除
  • 2篇过氧化物酶增...
  • 2篇合酶
  • 1篇新药
  • 1篇血管
  • 1篇血压
  • 1篇神经型
  • 1篇肾病
  • 1篇肾衰
  • 1篇肾衰竭
  • 1篇肾小球
  • 1篇肾小球病
  • 1篇肾血管性

机构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5篇姚颖
  • 3篇韩敏
  • 3篇何金森
  • 3篇熊艳
  • 3篇马祖福
  • 2篇曾锐
  • 2篇何泳
  • 2篇宁勇
  • 1篇江晶晶
  • 1篇邵菊芳
  • 1篇吕倩
  • 1篇邹万忠
  • 1篇黄倩
  • 1篇刘蔚
  • 1篇杨娟
  • 1篇裘军
  • 1篇张学农
  • 1篇李维
  • 1篇官阳
  • 1篇徐钢

传媒

  • 2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医药导报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替米沙坦对5/6肾切除肾衰竭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AT1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对5/6肾切除肾衰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用180~200g雄性SD大鼠30只建立5/6肾切除肾衰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替米沙坦组,各10只。第12周时采用断头法处死大鼠,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尿素氮、肌酐及24h尿蛋白水平;取残余肾组织行病理检查,判断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γ(PPARγ)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3组肌酐、血清尿素氮及24h尿蛋白情况:假手术组:(35±4)μmol/L,(6.6±1.0)mmol/L,(30±4)mg/d;模型组:(91±10)μmol/L,(23.0±3.4)mmol/L,(96±21)mg/d;替米沙坦组(62±10)μmol/L,(15.3±1.3)mmol/L,(45±17)mg/d;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替米沙坦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明显升高(P〈0.01);但与模型组相比,替米沙坦组各指标则明显降低(P〈0.05)。病理学检查示模型组大鼠肾组织有明显的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间质损伤,肾小球硬化指数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1);而替米沙坦组上述指标则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和RT—PCR显示模型组PPARγ、nNOS蛋白和mRN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5),而替米沙坦组PPAR3,和nNOS的表达则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鼠5/6肾切除后,给予替米沙坦可以明显减轻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PPARγ和nNOS基因的表达有关,且二者有明显的相关性。
宁勇何泳马祖福曾锐韩敏熊艳何金森姚颖
关键词:5/6肾切除替米沙坦
罗格列酮延缓慢性肾病进展的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药罗格列酮对5/6肾切除肾衰竭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用180~200 g健康雄性SD大鼠建立5/6肾切除肾衰竭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罗格列酮组。第12周时采用断头法处死大鼠,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尿素氮、肌酐及24 h尿蛋白水平;取残余肾组织行病理检查,判断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PARγ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肾脏组织的分布;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PARγ和nNOS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和罗格列酮组大鼠24 h尿蛋白、血清尿素氮及肌酐均显著升高(P<0.01);但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罗格列酮组各指标则明显降低(P<0.05)。病理学检查示模型对照组大鼠肾组织有明显的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间质损伤,肾小球硬化指数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1);而罗格列酮组上述指标则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6肾切除大鼠PPARγ主要分布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系膜细胞和浸润的巨噬细胞,nNOS主要定位在致密斑,内髓集合管也有表达。模型对照组PPARγ、nNOS蛋白和mRN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5),而罗格列酮组PPARγ和nNOS的表达则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鼠5/6肾切除后,给予罗格列酮可以明显减轻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PPARγ和nNOS基因的表达有关,且有明显的相关性。
何泳宁勇曾锐韩敏马祖福熊艳何金森姚颖
关键词:罗格列酮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肾切除
纤维样肾小球病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通过对一例纤维样。肾小球病(fibrillary glomerulopathy,FGP)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纤维样肾小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将患者肾穿刺组织进行光镜、免疫荧光、电镜检查,通过以上数据,并结合相关文献系统复习纤维样肾小球病的临床特征。结果通过其临床表现,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特别是电镜诊断本例为纤维样肾小球病。临床表现多为大量蛋白尿、镜下血尿和高血压等。电镜的检查结果是诊断纤维样肾小球病的主要依据。其主要特点是纤维样物质呈弥漫性或团块状分布于肾小球系膜区和(或)肾小球基底膜,排列紊乱,无规律,纤维僵直,一般无分支。该病预后差,大约50%的患者2~4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结论电镜结合刚果红染色是诊断纤维样肾小球病的重要方法,该病发病率较低,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预后不佳,目前缺乏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吕倩刘蔚韩敏李晨邹万忠马祖福邵菊芳官阳姚颖
关键词:纤维样肾小球病刚果红染色文献复习
替米沙坦上调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分子机制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选取体外培养大鼠肾系膜细胞,观察不同浓度(0.1μmol/L、1.0μmol/L、10.0μmol/L)替米沙坦干预24h对HGF表达的影响;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系统检测HGF启动子活性和替米沙坦的PPAR7反应性。非放射性蛋白激酶检测系统及Westernblot检测PKA、CREB、pCREB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替米沙坦能明显增加HGF蛋白表达,该作用呈浓度依赖性(P〈0.05);荧光素酶检测证实HGF基因的-290/+20序列存在潜在PPAR7反应元件,10μmol/L替米沙坦显著增强HGF启动子活性(P〈0.05)。同时蛋白检测提示替米沙坦抑制系膜细胞PKA活性,下调pCREB蛋白表达。结论替米沙坦上调HGF表达独立于PKA/CREB信号通路,可能通过结合HGF启动子PPAR7反应元件上调HGF表达。
邹荣熊飞何泳江晶晶熊艳黄倩徐钢姚颖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
新药TJ0711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新药TJ0711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1组为假手术组,其余5组均为二肾一夹(two-kidney one-clip,2K1C)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再分为模型组、卡维地洛组、TJ0711低剂量组、TJ0711中剂量组和TJ0711高剂量组,每组各6只。给药8周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Scr)、尿蛋白/尿肌酐(urine protein/creatinine ratio)和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取夹侧肾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Vasohibin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肾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HIF-1α和Vasohibin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各组大鼠血肌酐无明显变化,但血清尿素氮和尿蛋白/尿肌酐水平明显降低,同时血清NO明显增多(P<0.05),eNOS蛋白表达亦增加(P<0.05)。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均显示,与模型组相比,TJ0711低、中剂量组HIF-1α和Vasohibin表达减少(均P<0.05),而卡维地洛和TJ0711高剂量组无明显变化。结论新药TJ0711能明显降低2K1C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蛋白尿和尿素氮水平,其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的保护机制可能与其上调eNOS表达、增加NO,同时下调HIF-1α和Vasohibin表达有关。
何金森张学农李仁杰杨娟李维裘军姚颖
关键词: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VASOHIBIN缺氧诱导因子1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