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博士基金(2011BB016)
-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业忠赵冬刘祺许晖戴晶更多>>
- 相关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石河子大学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兵团博士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神经元氧糖剥夺损伤模型复氧后的表达变化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体外培养神经元氧糖剥夺损伤模型复氧后的水平变化。方法体外原代培养24 h内的新生SD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及电子显微镜鉴定神经元,应用体外氧糖剥夺建立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缺血低氧损伤模型,分别对复氧1、6、12、24、48、72 h神经元提取蛋白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神经元损伤模型中NSE表达水平。结果培养第4天的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神经元细胞核染色清晰,形态典型,突起走形如网状,阳性率为(93.6±1.6)%。各组NSE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0.75,P<0.01)。实验组损伤后各时间点NSE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细胞培养24、48 h NSE蛋白表达均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结论 NSE可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标志物,能够反映脑组织的损伤程度。
- 徐伟华赵冬戴晶刘祺许晖黄啸元王业忠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原代细胞培养神经元氧糖剥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体外无血清原代培养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建立较为简便的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细胞体外无血清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取新生大鼠(24h)大脑皮层组织,消化后种植在有多聚-L-赖氨酸包被的六孔培养板中,以含10%胎牛血清DEME-HG培养液种植,4~8h后换用含B27的Neurobasal培养基维持饲养。于不同时间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变化,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对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因及蛋白进行鉴定。结果 2~8h神经元细胞贴壁,随着时间延长,形态多变,突起逐渐增多,神经元突起间相互接触形成网络,培养7~10d神经元胞体最为丰满,通过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证明所分离培养的是神经元细胞。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神经元纯度较高,可作为神经元体外培养的良好模型用于以后的研究。
- 杨传豪赵冬刘祺姬云翔李令建许晖戴晶何学君蔡云鹏王业忠
- 关键词:神经元细胞培养基细胞模型
- 氨基胍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近期研究表明早期脑损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文中初步探讨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起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8只,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对照组(仅钻孔)、假手术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氨基胍组(分别钻孔并注入等渗盐水、股动脉血、股动脉血+AG),每组17只。视交叉前池注血法建立24 h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HE染色鉴定模型。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Garcia法),TUNEL法测神经元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蛋白的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有较多红细胞存在。神经行为学评分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分值[(14.47±0.62)分]较对照组[(17.94±0.24)分]、假手术组[(17.59±0.51)分]、氨基胍组[(15.71±0.47)分]显著降低(P<0.05)。TUNEL结果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组阳性细胞率[(42.38±2.38)%]较对照组[(6.35±0.94)%]、假手术组[(6.85±0.69)%]、氨基胍组[(30.48±2.89)%]显著升高(P<0.01);氨基胍组、对照组、假手术组阳性细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组i NOS、NSE相对表达[(3.86±0.07)、(1.59±0.06)]较假手术组[(2.96±0.34)、(0.38±0.08)]、氨基胍组[(3.41±0.04)、(0.70±0.12)]、对照组[0,(0.35±0.09)]均显著升高(P<0.05)。各组i NOS、NSE蛋白表达量与TUNEL染色阳性细胞率均呈正相关(r=0.879、0.935,P<0.01)。结论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AG可改善SD大鼠神经行为学功能,抑制神经元凋亡并下调i NOS、NSE的表达,具有减轻早期脑损伤的作用。
- 杨鹏赵冬刘祺姬云翔朱立仓戴晶许晖唐仕军朱文学李晓天王业忠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氨基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凋亡
- 缝隙连接蛋白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假手术组、手术组及治疗组(n=30),且各组分第1、3、5、7、14天共5亚组(n=6) 视交叉前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D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HE染色鉴定模型,压力机动仪测量基底动脉外径,Western blot检测基底动脉缝隙连接蛋白.结果 手术组较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变化显著(P<0.01),手术组基底动脉外径、Cx 40减低,Cx 43、Cx 45升高,手术组组内不同时间变化显著(P<0.01),基底动脉第1天开始痉挛,第7天达峰值,第14 d逐渐缓解;治疗组较手术组变化显著(P<0.01),治疗组基底动脉外径、Cx40升高,Cx43、Cx45减低,治疗组组内无显著变化(P>0.05),18β-甘草次酸明显抑制脑血管痉挛;对照组、假手术组及治疗组间无显著变化(P >0.05);Cx37未检测到;Cx40与基底动脉呈正相关(P<0.01,r=0.823),Cx43与 Cx45呈正相关(P<0.01,r=0.939),Cx40与 Cx43、Cx45呈负相关(P<0.01,r=0.840;P<0.01,r=-0.839),基底动脉直径与Cx43、Cx45呈负相关(P<0.01,r=0.828;P<0.01,r=-0.823).结论 Cx43及Cx45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中 可能起促进作用,而Cx40则相反;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x43与Cx45间存在正相关,Cx40分别与 Cx43及Cx45 间存在负相关;18β-甘草次酸可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 何学君赵冬朱立仓刘祺马克涛王业忠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18Β-甘草次酸
- 18β-甘草次酸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阻断剂18β-甘草次酸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作用.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假手术组、手术组及治疗组各30只,且各组分第1,3,5,7,14天5亚组,各亚组6只.视交叉前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prague Dawley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HE染色鉴定模型,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Western blot检测脑血管Cx43表达及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缝隙连接通道电导率变化.结果 神经行为学评分显示,手术组第3,5,7,14天明显下降,分别为(8.33±0.38)分,(6.67±0.20)分,(4.83±0.31)分,(9.33±0.51)分,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第3,5,7,14天分别为(10.00±0.65)分,(10.17±0.66)分,(9.83±0.61)分,(10.67±0.70)分,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x43蛋白表达结果显示,手术组第1,3,5,7,14天明显升高,分别为(0.289±0.01)%,(0.389±0.008)%,(0.510±0.006)%,(0.651±0.019)%,(0.329±0.151)%,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第1,3,5,7,14天分别为(0.225±0.007)%,(0.228±0.01)%,(0.251±0.02)%,(0.303±0.008)%,(0.267±0.008)%,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导率记录结果,手术组第1,3,5,7,14天明显升高,分别为(3.07±0.19) nS/m,(4.88±0.34) nS/m,(8.20±0.31) nS/m,(11.94±0.22) nS/m,(4.07±0.22) nS/m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第1,3,5,7,14天分别为(1.38±0.16) nS/m,(1.64±0.15)nS/m,(2.26±0.21) nS/m,(2.89±0.85) nS/m,(2.11±0.20) nS/m,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缝隙连接阻断剂18β-甘草�
- 何学君王业忠刘祺姬云翔朱立仓戴晶许晖蔡云鹏杨传豪马克涛赵冬
- 关键词:脑血管痉挛CX4318Β-甘草次酸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 大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损伤中神经元细胞凋亡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水平变化的关系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SD大鼠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组织损伤时脑组织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enolase,NSE)与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关系。方法 8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36只、对照组36只与空白组10只,应用视交叉池注入自体动脉血的方法建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采用组织病理HE染色鉴定模型,于伤后1,6,12,24,48,72h时采用ELISA法检测SD大鼠脑组织NSE水平,TUNEL法检测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NSE水平及凋亡细胞数在伤后6h开始升高,24h达高峰,48h开始下降,在6,12,24,48,72h时与空白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SE表达水平与细胞凋亡数呈正相关(r=0.823,P<0.01)。结论NSE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较敏感的脑损伤标志物,TUNEL法可检测脑组织的损伤程度。
- 王建璞王业忠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神经元烯醇化酶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