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00146)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王玉兵梁宏伟汤庚国陈龙张博更多>>
相关机构:三峡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环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瑶山
  • 2篇珍稀
  • 2篇珍稀濒危
  • 2篇珍稀濒危植物
  • 2篇植物
  • 2篇群落
  • 2篇濒危
  • 2篇濒危植物
  • 1篇大小孢子发生
  • 1篇大孢子
  • 1篇大孢子发生
  • 1篇雄配子
  • 1篇雄配子体
  • 1篇芽诱导
  • 1篇叶片
  • 1篇植株
  • 1篇植株再生
  • 1篇生态适应
  • 1篇生态适应性
  • 1篇生态位

机构

  • 6篇三峡大学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5篇王玉兵
  • 3篇汤庚国
  • 3篇梁宏伟
  • 1篇张博
  • 1篇陈龙

传媒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广西林业科学
  • 1篇植物研究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珍稀濒危植物瑶山苣苔开花生物学及繁育系统研究被引量:21
2011年
对仅分布于广西金秀老山自然保护区的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瑶山苣苔进行了开花生物学和繁育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瑶山苣苔花期从8月底至11月初,开花无固定时间.单花开放过程可分为萌动、露白、盛开、凋落4个阶段,且花朵具明显的增大再生长现象.(2)单花、花序、单株水平上的开花物候都表现出开花不同步性,单花花期约5-14 d,单花序花期约11-20 d,单株花期约8-20 d.花粉活力在散粉后6 d内相对较高,但花粉在野外通常于散粉3 d内被昆虫啃食完.(3)柱头在花药散粉时明显高于花药,便于接受异花花粉,柱头在散粉后第4天具可授性,可持续5-6 d.(4)瑶山苣苔杂交指数(OCI)为5,花粉-胚珠比(P/O)为379.64±145.61,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自交亲和,传粉过程需要传粉媒介.研究表明,不稳定的传粉环境可能是该物种至濒的主要生殖生物学原因,自发自交"是其在开花期间对不稳定传粉环境的一种适应.
王玉兵梁宏伟莫耐波覃康平汤庚国
关键词:开花动态传粉
濒危植物瑶山苣苔的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瑶山苣苔大小孢子发生、雌雄配子体发育及胚胎发育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瑶山苣苔胚珠倒生,单珠被,薄珠心,具珠被绒毡层。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呈直线排列,合点端的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其余3个大孢子退化,胚囊为单孢子发生的蓼型胚囊发育方式。花药为四囊形,花药壁由外到内依次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腺质绒毡层,小孢子形成时胞质分裂为修饰性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形,成熟花粉为2核细胞。胚乳发育为细胞型,在胚的发育过程中被吸收耗尽。瑶山苣苔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基本正常,不是导致其濒危的原因。但瑶山苣苔果实成熟时,胚仅发育至球形胚时期,需要经过一定时间休眠才能完成形态后熟,表明胚未发育完全可能是该物种天然更新困难的原因之一。
施慧嫒陈发菊梁宏伟王玉兵
关键词:大孢子发生小孢子发生雌配子体雄配子体
珍稀濒危植物瑶山苣苔伴生群落特征被引量:6
2012年
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对瑶山苣苔(Dayaoshania cotinifolia)伴生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4 000m2的样方中,有维管植物208种,隶属于78科147属。群落外貌以小型叶面积、纸质、单叶为主的常绿高位芽植物为特征。群落垂直结构较复杂,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群落幼苗储备量大,更新良好。瑶山苣苔生存群落表现出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数排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莫耐波谢云珍覃康平涂德华王玉兵
关键词:群落外貌径级结构
瑶山苣苔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根据野外180个样方的调查数据,应用Levins、Hurlbert生态位宽度指数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了瑶山苣苔(Dayaoshania cotinifolia W.T.Wang)生存群落20个优势种群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特征。结果表明,戟叶圣蕨(Dictyocline sagittifolia Ching)、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Desv.)Spring]、球子复叶耳蕨[Arachniodes sphaerosora(Tagawa)Ching]和镰叶瘤足蕨(Plagiogyria distinctissima Ching)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其Levins值和Hurlbert值分别为1.752 3和0.759 8、1.604 5和1.035 5、1.627 2和1.158 7、1.771 4和0.601 6;瑶山苣苔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其Levins值和Hurlbert值分别为1.324 6和0.456 5。瑶山苣苔群落中20个优势种群之间生态位重叠值大部分在0.10~0.25,大于0.20的只有18对,占总对数的9.47%,表明瑶山苣苔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分化程度较高,种间的竞争关系较弱。瑶山苣苔多生长在林下石壁上,在空间上易发生生态位分离,从而确保了与其他物种的共存。
王玉兵莫耐波汤庚国
关键词:群落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
瑶山苣苔叶片的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石蜡切片技术、叶表皮离析技术对瑶山苣苔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瑶山苣苔叶具有典型的荫生植物叶片的结构特征,大而薄,异面,多数,深绿色,镶嵌排列,表皮无角质层,气孔略高于表皮,只分布于下表皮,海绵组织发达,含叶绿体较多,栅栏组织不发达,叶脉维管组织不发达。这些解剖特征表现出对荫生环境的高度适应。
王玉兵梁宏伟莫耐波汤庚国
瑶山苣苔的不定芽诱导及植株再生被引量:5
2013年
将瑶山苣苔无菌苗幼叶接种于添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和活性炭(AC)的MS培养基中,研究PGRs和AC对叶片直接诱导丛生芽及幼芽生根的影响,并建立瑶山苣苔的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叶片外植体在MS+1.0mg·L-16-BA+0.1mg·L-1NAA培养基上的丛生芽诱导率较高(96.43%);MS培养基中添加0.1%AC时,丛生芽的诱导率为83.67%,但丛生芽比添加PGRs诱导出来的生长健壮;在1/2MS+0.1mg·L-1NAA+2%蔗糖的培养基上,不定根诱导率高达100%;1/2MS培养基中添加AC,幼苗的生长比在添加NAA的培养基上的健康;幼苗经炼苗后移栽到混合基质(沙子:蛭石:珍珠岩=1:1:1)中成活率可达85%。
张博莫耐波陈龙梁宏伟王玉兵
关键词:丛生芽不定根植株再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