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0GXNSFA013006)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苏广实黄伟川覃小群侯满福董彦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中国科学院广西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土地利用
  • 2篇信息熵
  • 2篇岩溶
  • 2篇岩溶区
  • 2篇土壤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性状
  • 1篇性状分析
  • 1篇元素地球化学
  • 1篇元素地球化学...
  • 1篇生物量
  • 1篇石漠化
  • 1篇碳储量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土地利用方式
  • 1篇土地利用结构
  • 1篇土壤物理
  • 1篇土壤物理性质

机构

  • 4篇广西经济管理...
  • 3篇广西师范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4篇苏广实
  • 1篇董彦
  • 1篇侯满福
  • 1篇覃小群
  • 1篇黄伟川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岩溶
  • 1篇学术论坛
  • 1篇广西教育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柳江流域岩溶区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野外土壤剖面调查和取样分析,集中典型土壤剖面数据,分析柳江流域石灰岩土壤剖面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出石灰土剖面地球化学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认识流域内岩溶区土壤剖面的形成及演化提供地球化学依据。结果表明:(1)石灰土土壤富集Si、Al元素,Na、Mg、Ca元素含量较少,呈弱碱性;Mg、Ca含量与pH值呈正相关关系;Zn、Pb、Cd与pH值呈负相关关系。(2)有机碳、N含量随土壤加深而降低,K、K2O、pH值含量则相反。(3)土中微量元素Zn、Pb、Cd含量显著高于全国土壤含量平均值,但没有超标。(4)不同群落类型的植物影响石灰土壤剖面的有机碳含量和pH值。
董彦
关键词: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喀斯特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研究——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
2015年
利用广西都安县1977年航片数据以及1988、1999和2005年遥感影像数据,运用信息熵、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分析方法,对都安县1977-2005年28年来喀斯特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7-2005年28年间都安县土地利用系统演变过程表现为无序度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有序度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东部和北部为信息熵高值区,东南部和西南部为低值区。28年来,坡耕地、裸岩地、建设用地、灌丛地与绝对均匀线距离较近,基尼系数较小,在各乡镇的分布较分散;疏林地、有林地、草地、沟谷耕地与绝对均匀线距离较远,基尼系数较大,主要集中分布在少数乡镇。从动态变化特征看,草地、沟谷耕地和灌丛地呈现远离绝对均匀线、基尼系数渐增的变化趋势;而坡耕地、裸岩地、疏林地、有林地和建设用地呈现靠近绝对均匀线、基尼系数逐渐减少的趋势;草地、灌丛地、疏林地、有林地和沟谷耕地在各用地类型中变化幅度较大,是决定都安县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差异的主要用地类型。
苏广实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洛伦兹曲线
喀斯特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物理性状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以广西都安澄江喀斯特小流域为研究单元,分析了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主要物理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自然林地向灌丛地、灌草丛地、草地、人工林地、梯化旱地、旱地、坡耕地转变,土壤容重、pH呈增加趋势,而土壤含水量、土壤总孔隙度、电导率逐渐降低。土壤电导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程度最强烈,土壤容重、含水量和总孔隙度的响应程度居中,pH最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总孔隙度、含水量、电导率及pH的变化均与土壤容重的变化有关。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总孔隙度和含水量均减少,电导率降低,而pH升高。综合分析土壤物理性质各项主要指标,发现自然林地土壤物理性质最优,灌丛地、灌草丛地、草地、人工林地、退耕地的土壤物理性质次之,梯化旱地、旱地、坡耕地最差。
苏广实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物理性质
喀斯特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与格局及其演变机制理论分析
2012年
西南喀斯特山区是我国南方的主要贫困地区,文章从喀斯特土地利用系统的本质特征出发,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喀斯特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与格局及其演变的时间动态过程与空间差异以及系统演变内驱动力制约机制和外驱动力驱动机制,以期能为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寻求最佳土地利用方式及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苏广实
喀斯特典型县域土地利用变化数量结构分析——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探索喀斯特土地利用变化数量结构特征,以广西喀斯特典型县域都安县为例,利用1977年航片数据,1988、1999和2005年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多样化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等分析方法,分析了都安县1977~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数量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977~2005年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类型向单一化发展,但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乡镇,土地利用类型比较齐全,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较高,反之,多样化指数较低。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8年间变化值为-9.46,土地利用仍处于落后状态。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在各乡镇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安阳、澄江两镇最高但变化值均为正值,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龙湾、东庙、古山、保安等乡镇土地利用程度相对较低,其余乡镇土地综合指数较高但变化值为负,土地利用处于衰退期。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演变过程表现为:无序度先升后降再升,而有序度先降后升再降;百旺、板岭和下坳等乡镇属于信息熵高值区,古山、三弄、龙湾、东庙等乡镇属信息熵低值区。该研究可为喀斯特地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石漠化综合治理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参考和依据。
苏广实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熵
喀斯特石漠化演变胁迫变化关系及胁迫阈值模型研究——以广西都安为例
胁迫阈值法为石漠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与新方法。以广西都安为例,以数学拟合方法建立石漠化演变胁迫阈值模型,然后求取胁迫阈值,通过分析胁迫阈值揭示石漠化程度演变的规律,为喀斯特石漠化规划治理提供理论参考。分析结果表明,人类不合...
胡宝清梁铭忠曹少英廖赤眉
关键词:胁迫响应石漠化
文献传递
柳江流域岩溶草丛群落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根据柳江流域草丛群落类型、高度及其分布面积选择平均高度>1.5m、0.5~1m和<0.5m的高、中、低3种高度的代表性草丛,通过收获法研究了其群落生物量,并对其碳储量进行了初步估算。研究结果表明:(1)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毛秆野古草(Arundinella hirta)和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草丛群落的生物量分别为8 609.68g/m2、1 022.61g/m2和821.63g/m2,生物量与高度呈正相关,但随群落高度增加,地上生物量增加迅速,地下生物量增长平缓;(2)随群落高度增加,生物量迅速向地上部分聚集,低矮的假俭草群落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为1.91,高度中等的毛秆野古草群落为1.32,但高度大的五节芒群落仅为0.21,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值与群落高度呈负相关,其中毛秆野古草与五节芒群落的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可以用幂函数很好的拟合(R2>0.79,P<0.01),因此二者可以依据地上生物量便捷的估算其地下生物量,但假俭草地下和地上生物量的关系模型不理想;(3)地下生物量以幂函数关系随深度递减(R2>0.95,P<0.01),主要集中分布在0~20cm土层,可达根系生物量的80%以上,40cm以下土层中根系很少;(4)柳江流域岩溶区草丛植被的碳储量达9.51TgC。
侯满福黄伟川覃小群
关键词:岩溶区生物量碳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