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810026)

作品数:12 被引量:111H指数:7
相关作者:吴晓林刘泽金邓聪慧李咏梅郭慧玲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中共中央编译局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5篇政治法律
  • 4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社区建设
  • 2篇业主
  • 2篇业主维权
  • 1篇单位制
  • 1篇地产
  • 1篇地产权
  • 1篇调解
  • 1篇新移民
  • 1篇行政
  • 1篇行政学
  • 1篇行政学研究
  • 1篇学术进展
  • 1篇研究范式
  • 1篇业主组织
  • 1篇一体化
  • 1篇移民
  • 1篇有偿
  • 1篇有偿转让
  • 1篇政府
  • 1篇政府介入

机构

  • 12篇中南大学
  • 3篇中共中央编译...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作者

  • 12篇吴晓林
  • 2篇刘泽金
  • 1篇李咏梅
  • 1篇邓聪慧
  • 1篇郭慧玲
  • 1篇胡柳

传媒

  • 1篇国外理论动态
  • 1篇天津行政学院...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湖南城市学院...
  • 1篇公共管理学报
  • 1篇城市观察
  • 1篇当代中国政治...
  • 1篇公共管理与政...
  • 1篇复旦公共行政...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建造社区:城镇化建设中新移民的社会整合被引量:3
2013年
城镇化建设模式是影响"新移民"社会融入的关键因素。"物化建设"的城镇化模式着眼于挖掘城镇建设的"经济红利",通过一系列单独的投资项目来推动城镇建设,这往往会"制度性忽视"新移民的社会融入,并将陆续引发各种危机。城镇化建设应当保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翼均衡,并以此为契机推动社会改革,破除对新移民的"空间隔离、社会隔离和人户隔离",将整个城镇化建设视为一个整体战略而非局部项目建设,着眼长期的社区营造而非短期的"造城运动",建造基于利益共同体的"居住—生产型社区"而非单纯的"生产型社区",才能推动城镇可持续发展,促进新移民的社会融入。
吴晓林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社区建设新移民社会整合
台湾城市社区的治理结构及其“去代理化”逻辑——一个来自台北市的调查被引量:31
2015年
理解社区层面的治理,关键是探究其背后的治理结构和治理过程。已有对社区治理结构和过程的研究,虽然已经从"社区内部互动论"过渡到"内外互动论",并且逐步引入"政府社会合作治理"理论,但是并未明确不同治理主体间的关系,也难以关照治理过程的细节。本文通过对台北市的案例研究,运用合作治理的框架,探讨台湾城市社区治理背后的结构性因素。研究发现,台湾城市社区治理呈现出以半官方"里组织"、社区发展协会和官方力量为主体的"三角形"结构,这种治理结构隐含了对"代理制"治理结构的"反动"。它着力打破或限制了"恩庇关系"对社区的影响,也力图将政府在微观层面的干预赶出社区,为社区自主发展腾出更多空间。
吴晓林
国内城市治理研究述评:学术进展与研究展望被引量:10
2014年
我国内地对城市治理的研究发轫于2000年之后。快速城市化的"本土困境"和国外治理理论发展,为相关研究注入"双重动力"。目前,国内学界初步形成了城市治理的研究领域,构架了城市治理研究的网络。但是,在研究内容上对国外理论及经验的引介较多,本土经验研究较少;研究的主题数量虽然有所增加,但仅限于有限的"主体层面",对行动领域的研究相对缺乏;实证主义方法的缺乏,使得研究基本借由"进口加内销"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建议。
吴晓林李咏梅
国外“城市社区业主组织”研究述评被引量:9
2014年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英语学界对业主组织的相关研究得到逐步发展。学者们主要采取公民权利、国家与社会关系、中产阶级和政治参与等视角,对业主组织的社区政治行为、社会政治行动和治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等展开研究。受行为主义研究范式影响,实证主义方法得到广泛应用。相较而言,国内的相关研究则主要聚焦于"业主维权"这个相对较狭窄的"本体论"领域。因此,中国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拓展国内相关研究的内容,进一步提升国内研究的层次和水平。
吴晓林
关键词:业主组织业主维权
业主整合何以影响维权冲突治理——一个来自长沙市的案例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和住房商品化改革,城市业主维权冲突频发。本文基于社会整合理论,运用案例分析法,探究业主整合与冲突治理的关系。研究发现:业主整合与冲突治理之间并非遵循直接的因果逻辑,还需政府作为催生性因素的介入。这深刻反映了业主维权冲突治理对权威的高度依赖。政府有其利益动机,维稳压力差异下的政府对业主维权采取区分性的策略。业主整合的核心是个人利益驱动,离开利益驱动业主整合难以持续。私利驱动的业主,自治困境中的业委会,高度依赖权威的业主维权,无法代表"公民社会的先声"。
刘泽金吴晓林
关键词:业主维权政府介入
治理转型遵循线性逻辑吗?——台湾地区城市社区治理转型的考察被引量:20
2015年
人们惯于使用"从管制到治理"、"从单边主义到多元共治"来描述治理转型,却忽视了对治理转型实际过程的考察。实则,要理解治理转型,必须将不同治理阶段视为一个"连续统"进行历史性、整体性的研究,继而回答"治理转型是否遵循线性逻辑"这个命题。本文以台湾地区推动城市社区治理转型为例,分析中国情境下治理转型的真实奥秘。研究发现,由于"公民社会"的先天不足以及"社区主义"的缺乏,台湾地区的社区治理转型主要借由"以自上而下推动自下而上"的机制,形成了过渡时期的"辅导型社区治理"形态。这种貌似"背反"的特殊逻辑,尽管有力推动了治理的转型,但是也埋藏着诸如"依赖政府"、"社区发展失衡"诸多问题。由此,也可以看出,治理转型并非符应简单的线性逻辑,应当视整体环境和能力情况而定。
吴晓林
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展望——以《公共管理学报》为例的考察(2004—2013)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对国内公共行政学代表性期刊《公共管理学报》近十年(2004—2013)所刊的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及引文分析,对国内公共行政学的科学共同体、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体系等进行全面的分析,透析国内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可以看出,最近十年国内公共行政学的学科定位进一步清晰,构建了以公共价值为指引、以政府行为为核心、辐射多元主体的公共行政研究域;研究方法进一步提升,实证分析和经验分析趋于主流。但是,公共行政学研究仍然存在"学科身份认同需要加强"、亟须回应"中国大问题"的缺陷。
吴晓林郭慧玲
关键词:公共行政学研究范式
台湾地区社区建设政策的制度变迁被引量:13
2015年
上世纪90年代,台湾地区开始以"自下而上"的社区建设体制替代它实行了近30年的"自上而下"社区建设体制。它主要体现在:在制度设计方面引入了"社区导向",在制度执行方面重视"基层政府"和社区的作用,而在执行过程中引入了"自下而上申请专案"的机制。纵观台湾地区社区建设实践,可以看到:台湾地区社区建设自始至终贯穿着官方"改造社会战略"的意志;在"公民社会"未经建成基础上推动的社区建设体制所主张的"自下而上"模式不得不借由"自上而下"的行政干预方式推动,这为社区主义的扩展提供了空间,因而其社区建设政策转轨呈现出"柔性强制+示范诱致"的变迁特征。台湾地区推动社区主义虽然是深嵌于其特有的政治社会生态,但其主动推动的姿态以及培育和辅导民间组织的积极作为,尤其值得借鉴。
吴晓林
关键词:社区建设
国内城市社区冲突研究十五年:回顾与反思被引量:12
2015年
快速推进的城市化和社区利益分化引发城市社区冲突多层面发生。通过采用文献统计和文本分析的方法,辅之以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城市社区冲突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经过十五年的发展,学界引入矛盾分析、多元治理、国家与社会关系、公民权利等多元视角,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定性分析为主、社区冲突"双重变量属性"为核心的研究脉络。社区冲突研究也经历了三个转变:从初期就事论事的"本体论"走向"方法论",从将社区冲突默认为"不稳定因素"的片面认识转向发掘社区冲突的双重建构功能,从初期静态的理论思辨转向动态的具体环节的研究。但是,社区冲突研究与现实需求尚有较大差距,应当在做好对策研究的同时,重视理论研究,特别是加强综合性、系统性和差异化研究。
吴晓林刘泽金邓聪慧
关键词:社会转型社区调解
“后单位制”时代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和社区整合的困境——一个框架性的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单位制"逐渐解体,人们的"生产单位"与"生活单位"逐渐分离。"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变)中击了原有的组织网络,城市社会整合所面临的群体基础从"集体化的社会"转变为"原子化的个体",原来所依靠的"控制-依赖"整合逻辑也逐渐失效。在这种背景下,通过社区建设和社区整合来推进"城市社会的再组织化"成为人们关注的议题。一般而言,社区整合需要从合理的资源配置、共同规则的形成和顺畅的沟通参与等方面来发挥作用。但是,"政府与社区关系不顺,导致社区自治力不足,降低了社区在资源配置中的能力","社区组织习惯于‘二人转’式的封闭治理,制约了与其他草根组织形成共同规则的能力",以及"居民进行社区参与积极性受到制约"等,使得社区整合能力受到削弱。一个能够很好整合居民的社区,离不开国家力量的支持和社会自组织的成长。
吴晓林
关键词:社区建设城市社会单位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