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411705-06)

作品数:5 被引量:126H指数:4
相关作者:张成解习农苏明姜涛田姗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盆地
  • 3篇东南
  • 3篇琼东南盆地
  • 2篇中新世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油气
  • 1篇油气系统
  • 1篇源岩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研究
  • 1篇烃源
  • 1篇烃源岩
  • 1篇气系统
  • 1篇主控因素
  • 1篇万安盆地
  • 1篇陆缘
  • 1篇陆缘盆地
  • 1篇南海南部
  • 1篇海洋地质

机构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作者

  • 5篇张成
  • 3篇苏明
  • 3篇解习农
  • 2篇田姗姗
  • 2篇何云龙
  • 2篇姜涛
  • 1篇万玲
  • 1篇孙志鹏
  • 1篇黄卫
  • 1篇张翠梅
  • 1篇李俊良
  • 1篇刘旭明
  • 1篇杨建民
  • 1篇王伟

传媒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琼东南盆地陆坡体系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47
2010年
琼东南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是发育于前古近系基底之上的裂陷盆地,自中新世以来进入裂后沉降期。10.5Ma以来,随着盆地演化进入加速沉降阶段,盆地水深迅速增大,陆坡体系开始发育。根据陆坡体系的外部形态及其内部沉积构成特征,在空间上自西向东可以将其划分为3段,盆地西部陆坡以快速进积的陆坡楔状体为主要特征;盆地中部陆坡以陡倾的陆坡角度,大量的陆坡峡谷、沟谷和大规模的沉积物重力流等陆坡沉积为特征;盆地东部陆坡以宽缓的陆坡形态为主要特征。研究表明,沉积物供给和断裂活动对陆坡体系的发育都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同时,陆坡发育时期所经历的沉积过程、古地貌形态和相对海平面变化对陆坡体系的发育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何云龙解习农李俊良张成苏明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的形态及成因被引量:80
2009年
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平面上呈"S"型、NE向展布,西起莺歌海盆地中央凹陷带,经乐东凹陷、陵水凹陷、松南凹陷、宝岛凹陷、长昌凹陷,向东延伸进入西沙海槽。剖面形态上存在"V"型、"W"型、"U"型和复合型等4种类型。通过不同区域峡谷下切底界面的形态变化及充填特征,将中央峡谷划分为东段、西段和转换段3个区段,转换段与琼东南盆地的构造转换段相一致,即以西地区控凹断裂为NE向,而以东地区控凹断裂渐变为NEE或EW向。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的成因与构造作用和深水沉积作用关系密切,峡谷东段主要受构造作用控制,特别是深部隆起的存在为黄流期中央峡谷的形成提供了"限制性"作用,并且为后期中央峡谷的发育提供了"限制性通道";西段则受深水沉积作用的控制,重力流沉积为中央峡谷的下切和充填提供了来源。每期中央峡谷的形成均稍早于或与该时期陆坡的发育同期,最早形成于盆地东部,并随陆坡的持续向西迁移表现为不断向西上溯,下切能力逐渐减弱。
苏明李俊良姜涛田姗姗张成解习农
关键词:中新世琼东南盆地
南海南北陆缘盆地储盖组合差异及其主控因素被引量:1
2012年
南海南北陆缘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差异较大,目前南部盆地的油气产量远大于北部盆地。根据储集层和盖层的环境特征,大致可将南海南北陆缘盆地储盖组合划分为4种类型:陆相砂+局部盖层组合,海陆交互相砂+局部/区域性盖层储盖组合,滨浅海碎屑砂体/碳酸盐岩生物礁+浅海相泥岩区域性盖层储盖组合以及深水碎屑岩/浅海砂体+深水泥岩储盖组合。相对于北部盆地,南部盆地的碳酸盐岩+海相泥岩储盖组合发育更加广泛。分析认为,构造活动差异是造成南北陆缘盆地储盖组合特征及其差异的第一控制因素;此外,区域地质和环境背景的演变也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杨建民张成王伟黄卫万玲
关键词:储集层储盖组合陆缘盆地
南海南部万安盆地烃源岩成熟史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万安盆地勘探程度较低,运用PetroMod软件,对其烃源岩成熟史进行了模拟。盆地模拟结果表明:盆地内发育3套烃源岩,其中西卫群、万安组为主力烃源岩,李准组为次要烃源岩,生烃门限深度在3 400 m左右,3套烃源岩分别在18,10和7 Ma进入生烃门限,西卫群和万安组烃源岩现今绝大部分已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以生气为主,而李准组烃源岩现今处于低—中成熟阶段,以生油为主。万安盆地中部坳陷为盆地内最大的富烃和生烃坳陷,热演化程度高于其他构造单元,沟通烃源岩与储层的深大断裂对油气运移起重要的输导作用,新近系油气成藏的关键时期为早上新世,且新近系储层总体上以气藏为主。
刘旭明张成
关键词:烃源岩数值模拟含油气系统万安盆地
琼东南盆地裂后期S40界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3
2011年
S40界面是琼东南盆地新近系裂后期的重要地质界面,发育时代为晚中新世末期(约11.6Ma),是裂后期充填序列中梅山组和黄流组的分界面.通过对琼东南盆地大量二维测线的精细解释,结合钻井、生物等资料,从海平面变化、地震-沉积相跃迁、沉降速率等方面总结了该界面的特征,指出S40界面在盆地东西部特征差异明显:在盆地西北部浅水区,该界面具有明显的角度不整合特征,"下削上超"特征明显,在局部地区梅山组一段整套地层都被削蚀;在盆地东南部半深水-深水区域,S40界面上下反射具明显差异,界面之上为一组中等连续性、中-强振幅的地震反射同相轴,界面之下地震反射多呈强振幅、中等连续-丘状反射,甚至局部出现前积反射.研究认为,S40界面的东西差异性可能与该界面在盆地东西部受到的控制因素差异相关:盆地西部主要受区域性海平面大规模下降的影响,S40界面表现出对下伏地层的强烈削蚀;盆地东部则可能是西沙海槽在晚中新世以来的加速沉降在琼东南盆地的具体表征.受这次区域性构造活动的影响,盆地东部水体突然加深,接受大规模的沉降,界面上下表现为相的突变和跃迁,此时盆地已经具有"东深西浅"的地貌特征,这种结构一直延续至今.S40界面的性质厘定及其地质意义的重新认识有可能为中国南海新生代盆地形成演化及其动力学背景研究提供新的信息.
苏明解习农姜涛李俊良孙志鹏田姗姗张成何云龙张翠梅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沉降中新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