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405016)

作品数:11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张波府伟灵张雪蒋滢陈庆海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六研究所中国嘉陵集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感器
  • 10篇传感
  • 10篇传感器
  • 5篇压电
  • 4篇免疫传感器
  • 3篇压电免疫传感...
  • 3篇压电生物传感...
  • 3篇压电石英
  • 3篇压电石英晶体
  • 3篇生物传感
  • 3篇生物传感器
  • 3篇石英晶体
  • 3篇凝血
  • 3篇凝血酶时间
  • 3篇微阵列
  • 3篇ΚB
  • 3篇标志物
  • 2篇特异
  • 2篇肿瘤
  • 2篇肿瘤标志

机构

  • 12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中国电子科技...
  • 4篇中国嘉陵集团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12篇张波
  • 11篇府伟灵
  • 5篇张雪
  • 4篇蒋滢
  • 4篇陈庆海
  • 4篇俞凡
  • 3篇闫慧慧
  • 3篇徐世军
  • 2篇毛琼国
  • 2篇唐代华
  • 2篇杨新
  • 1篇姚春燕
  • 1篇赵渝徽
  • 1篇董梅
  • 1篇陈鸣
  • 1篇罗阳
  • 1篇李遥金
  • 1篇汤万里

传媒

  • 2篇分析测试学报
  • 2篇重庆医学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第十届全军检...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压电免疫传感器生物识别分子固定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压电免疫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不需标记、在线实时检测等特点。传感器生物识别分子的固定是制备压电免疫传感器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其固定原理和方法均有许多进展。
张波府伟灵
关键词:免疫
插拔式压电肿瘤标志物微阵列免疫传感器的研制
2007年
以AT切型、基频10MHz的金膜石英晶体作为换能器,通过螺旋检测池固定夹具构建一种新型插拔式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并组装成2×5型压电肿瘤标志物微阵列免疫传感器。研究了传感器的响应特性及参数。该微阵列传感器在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质量浓度分别为20~640μg,/L、1.56~50μg/L、1.25~50μg/L、2.5~250mIU/mL的范围内,压电石英晶体振荡频率偏移值对肿瘤标志物浓度均呈现良好的响应特性。应用微阵列传感器测定68例临床血清标本,结果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符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90、0.91、0.94)。该压电肿瘤标志物传感器微阵列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性好、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不需标记,能实时检测和重复使用等优点,可用于临床实验诊断,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张波府伟灵蒋滢张雪徐世军唐代华
关键词:压电免疫传感器微阵列肿瘤标志物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药物筛选模型的分类及应用被引量:4
2007年
药物筛选模型是发现新药的重要手段,人们在长期寻找药物的实践过程中,建立了大量用于新药筛选的各类模型,现对几种常用的药物筛选模型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蒋滢张波府伟灵
关键词:药物筛选高通量药物筛选
蛋白质-DNA相互作用压电阵列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建立一种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的新型压电生物传感器检测平台,并应用于NF-κB p65蛋白的实时检测。方法AT切型基频10 MHz的镀金膜正方形石英晶体晶片作为传感元件,制作2×5型传感器检测微阵列,巯基修饰的NF-κB顺式作用元件序列探针通过分子自组装技术固定在阵列各检测池的金膜电极上,实时检测NF-κB的p65结合亚基浓度。结果构建的蛋白质-DNA传感器在气相条件下,检测频率在30 min内的变化为±1 Hz,液相条件下检测频率变化为±2 Hz;随着蛋白浓度的增加,p65蛋白与DNA探针结合反应所引起的传感器频率变化逐渐增加,当蛋白浓度为40 ng/μl时,频率变化响应值最大。结论成功构建了蛋白质-DNA相互作用新型压电生物传感器检测平台,并实现了对NF-κB p65的实时检测。
闫慧慧府伟灵张波
关键词:压电生物传感器微阵列
基于压电谐振检测技术的癌胚抗原免疫传感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为了建立一种新型压电石英晶体癌胚抗原(CEA)免疫传感器,传感器检测池用AT切向、基频10MHz的石英晶体通过金属夹具和乳胶套圈固定组成,采用巯基化方法把抗人CEA单克隆抗体固定在金膜电极表面制成抗体敏感膜,构成的压电CEA免疫传感器应用于临床检测。实验结果显示:构建的压电CEA免疫传感器对CEA的响应特性良好,其线性检测范围为1.56~50.00ng/ml,甲胎蛋白(AFP)、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对CEA的检测基本无干扰;传感器可再生后重复使用5次;50例临床标本检测结果与放射免疫检测法符合(P〉0.05),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90。研制的压电CEA免疫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不需标记、操作简单、省时、能实时在线检测和重复使用等优点,对比分析表明其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临床检验。
张波府伟灵毛琼国姚春燕陈鸣徐世军俞凡
关键词:压电免疫传感器癌胚抗原
新型压电肿瘤标志物微阵列免疫传感器的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采用螺旋固定夹具构建一种新型插拔式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巯基化自组装技术固定抗人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单克隆抗体,行组装成2×5型压电肿瘤标志物微阵列免疫传感器。研究了压电肿瘤标志物微阵列免疫传感器的响应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法微阵列传感器在AFP、CEA和PSA浓度分别为20~640μg/L、1.56~50μg/L和1.25~50μg/L,压电石英晶体振荡频率偏移值对肿瘤标志物浓度呈现良好的响应特性。微阵列传感器用于68例临床血清标本的测定,结果与免疫化学发光法一致;相关系数分别为0.92、0.90和0.91。
张波府伟灵张雪陈庆海徐世军唐代华
关键词:压电免疫传感器微阵列肿瘤标志物
早期诊断唐氏综合征的母体血清蛋白新标志物筛选与初探验证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经筛选与验证的唐氏综合征(DS)相关特异性母体血清蛋白新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DS胎儿的孕中期(14—20周)母体血清7份(DS组)和同期正常胎儿母体血清7份(正常对照组)行二维凝胶电泳(2-DE),建立DS胎儿母体血清蛋白表达差异图谱,提取差异表达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免疫印迹法(WB)验证部分差异蛋白的表达差异。采用近似t检验比较分析2组间相应蛋白条带的吸光度(A)值差异。结果经2-DE和差异蛋白图谱分析,在DS组母体血清中共发现表达差异1.5倍以上的蛋白质点29个,其中表达上调的19个,表达下调的10个。表达差异2倍以上的8个蛋白质点经质谱分析,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蛋白质序列数据库中搜索为dGTP酶(dGTPase)和B2.糖蛋白I(132.GPI)等12个蛋白质分别与之匹配的可能性较大(概率得分〉66分)。WB证实GTPase和B2-GPI的A值在Ds组分别为21567.0±3009.4和22097.0±3958.9,在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957.7±250.9和1799.7±105.5,dGTP酶和β2-GPI在Ds胎儿母体血清中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高表达(t’dGTPase=-17.66,t’β2-GPI=-14.83,P均〈0.0001)。结论2-DE和质谱技术是初步筛选DS相关特异性母体血清中新蛋白标志物的有效方法,经WB验证的dGTPase和β2-GPI可能是筛选Ds的新标志物。
蒋滢张波李维李遥金董梅
关键词:唐氏综合征血蛋白质类生物学标记
压电石英晶体凝血酶时间检测传感器的构建及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采用AT切向、基频10MHz的银膜石英晶体为压电元件,建立一种检测血浆凝血酶时间(TT)的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加入凝血酶启动凝血反应后,晶体振荡频率呈阶梯状快速下降,终点附近频率瞬时上升,然后缓慢降低达到平稳,频率下降的起点为血浆凝集反应的起始点,频率从快速上升变为下降的转折点为凝集反应终点,两点之间的时间差即为TT。该方法检测重复性较好,批内变异系数(CV)为2.26%,批间CV为7.53%,临床检测结果与STAGO检测法的相关性好(相关系数γ=0.964)。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检测TT,凝集反应起点和终点判断方便、可靠,检测成本低廉,结果准确,是一种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的TT检测新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张波府伟灵毛琼国陈庆海张雪汤万里俞凡
关键词: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凝血酶时间
探针浓度对蛋白质-DNA相互作用新型压电生物传感器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不同探针浓度对蛋白质-DNA相互作用新型压电生物传感器结合效应的影响。方法将6种不同浓度NF—κB顺式作用元件(DNA)探针通过巯基化法固定在传感器的金膜表面,并与特异性蛋白NF—κB的p65亚基进行结合反应,通过计算机采集分析传感器频率数据,观察不同浓度探针与p65亚基结合反应所引起的频率变化及反应所需的时间。结果在DNA顺式作用元件探针浓度为0.25~3.0μmol/L的范围内,随着探针浓度的增加,p65蛋白与DNA探针结合反应所引起的传感器频率变化逐渐增加,当探针浓度为2.0μmol/L时所引起的频率变化与探针浓度为3.0μmol/L所引起的频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65蛋白与DNA的结合反应平衡时间随着探针浓度的增加有缩短趋势,当探针浓度为2.0μmol/L时,结合反应平衡时间最短为15min。结论随着DNA探针浓度的增加,蛋白质-DNA结合反应引起的频率下降呈典型的饱和曲线趋势,探针浓度为2.0μmol/L、反应时间为15min,是蛋白质-DNA相互作用压电生物传感器的最适结合反应条件。
闫慧慧府伟灵张波赵渝徽
关键词:生物传感器探针
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检测血浆凝血酶时间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血浆凝血酶时间(TT)的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方法采用AT切向、基频10MHz的银膜石英晶体作为压电元件;探讨反应体系密度和黏度与晶体振荡频率变化的关系,观察血浆凝集过程中晶体振荡频率的变化规律,确定判断血浆凝集反应起点和终点的方法。结果(1)反应体系加入凝血酶试剂启动凝血反应后,晶体振荡频率呈阶梯状快速下降,接着频率瞬时上升,然后再缓慢降低达到平稳,频率阶梯下降的起点为血浆凝集反应的起始点,频率从快速上升变为下降的转折点为血浆凝集的终点,计算两点之间的时间即为血浆凝血酶时间。(2)该方法的检测结果与STAGO血凝仪磁珠检测法的相关性好(γ=0.964),批内CV=2.26%,批间CV=7.53%。结论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检测血浆凝血酶时间,血浆凝集反应起点和终点确定方便、可靠。且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廉,检测结果准确,是一种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的血浆凝血酶时间检测新方法,可用于临床检测。
张波府伟灵张雪杨新陈庆海俞凡
关键词: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凝血酶时间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