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93721110002)

作品数:12 被引量:160H指数:8
相关作者:张明义寇海磊刘俊伟白晓宇王永洪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潍坊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管桩
  • 6篇载力
  • 6篇静压
  • 6篇承载力
  • 3篇压桩
  • 3篇静压桩
  • 3篇传感
  • 3篇传感技术
  • 2篇地基
  • 2篇端阻
  • 2篇端阻力
  • 2篇应力
  • 2篇应力测试
  • 2篇支护
  • 2篇竖向
  • 2篇嵌岩
  • 2篇桩侧
  • 2篇桩基
  • 2篇桩身
  • 2篇微型钢管桩

机构

  • 13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山东水利职业...
  • 1篇潍坊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济南鸿运铁路...

作者

  • 12篇张明义
  • 6篇寇海磊
  • 4篇白晓宇
  • 4篇刘俊伟
  • 2篇王永洪
  • 1篇何景愈
  • 1篇贺晓明
  • 1篇谢志专
  • 1篇张忠苗
  • 1篇王家涛
  • 1篇邹健
  • 1篇朱娜
  • 1篇闫楠
  • 1篇牛富丽
  • 1篇张宗强

传媒

  • 3篇岩土力学
  • 2篇工程勘察
  • 2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工业建筑
  • 1篇工程力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滨海深厚回填土中嵌岩灌注桩承载特征试验研究
为研究青岛临海深厚回填土层中嵌岩灌注桩的竖向承载特性与荷载传递机制及消除深厚回填土中的桩侧负摩阻力,对3根嵌岩深度为2d(d为桩径)的大直径冲孔灌注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大吨位载荷试验及在深厚回填土层采用双套管技术。试验结果...
牛富丽张明义白晓宇牛永昌
关键词:嵌岩灌注桩静载荷试验双套管
开口管桩竖向承载力时间效应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时间效应是指管桩沉桩后承载力随休止时间的提高。统计分析发现单桩承载力每时间对数的增长范围为15%~29%。桩基承载力的增长源于桩侧土的固结、触变恢复、老化以及蠕变和土壳效应,基于此提出管桩承载力时间效应3阶段理论模型,并建立基于固结理论的开口管桩承载力时效解析计算模型。计算表明,摩擦型开口管桩承载力随时间的相对增长速度随土塞率近似呈线性增长;完全非闭塞的摩擦型开口管桩承载力的相对增长速度高出闭口桩约10%。
刘俊伟张明义寇海磊
关键词:开口管桩固结超孔隙水压力土塞
微型钢管桩在青岛地区基坑支护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依托青岛某综合性商业大厦基坑支护工程,通过在钢管桩外壁贴应变片的方法,探讨了青岛地区土岩结合地层大直径水泥土桩内植入微型钢管桩的弯矩计算方法,分析了水泥土桩内微型钢管桩受力后的弯矩分布及变化情况.测试结果表明,钢管桩的最大弯矩发生在基坑深度的中下部;该种支护形式适合于土岩复合地层.
张宗强张明义贺晓明
关键词:基坑支护微型钢管桩应力测试
加强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抗弯剪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42
2011年
为有效解决普通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抗弯(剪)性能较差的现状,研发了主筋加强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并进行抗弯及抗剪性能方面的原型试验研究.抗弯试验结果显示:非预应力螺纹钢筋的配置较大幅度提高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抗弯性能,且原有预应力钢筋配筋率越低效果越明显,但抗裂性能没有明显改善;螺纹钢筋的配置明显减小了桩身裂缝的长度和平均宽度,裂缝分布范围及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2种类型管桩的主要应力均位于跨中纯弯段内,裂缝出现以前跨中界面应变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裂缝出现后中性轴上移.抗剪试验显示:非预应力螺纹钢筋的配置改变了桩身的应力和裂缝分布规律,较大幅度减小了管桩在剪力作用下的变形量,但抗剪承载力提高程度取决于原有预应力钢筋配筋率.对比试验结果说明此创新型管桩在抗弯及抗剪性能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
张忠苗刘俊伟邹健谢志专何景愈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抗弯承载力抗剪承载力挠度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静压桩承载力时间效应预测被引量:12
2014年
基于珠海软土地区3根PHC管桩隔时复压试验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静压桩承载力时间效应的BP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静压桩的长期承载力。在建模过程中将桩长、桩截面积、土体摩擦角、土体变形模量、渗透系数、最终压桩力及休止期等与静压桩承载力密切相关的7个参数引入到输入层,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制了以最终压桩力和休止期为主要输入因素的计算程序,程序可以对比显示计算和实测曲线。在样本训练和学习过程中,任意选取2根桩的试验数据来预测第3根桩的长期承载力。通过对施工现场工程桩的试算,预测结果与实测值较为吻合,表明提出的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预测静压桩长期承载力是切实可行的。
白晓宇张明义寇海磊刘辉
关键词:BP神经网络静压桩承载力
基于桩身应力测试的静压PHC管桩贯入机制被引量:29
2014年
压桩过程中PHC管桩侧摩阻力与端阻力的分离是制约其贯入机制及承载力研究的瓶颈。通过桩身预埋准分布式FBG光纤传感器,对贯入成层土地基中5根足尺开口PHC管桩侧摩阻力及端阻力发展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试验表明,准分布式光纤传感测试技术现场可操作性强,粗放施工环境下贯入阻力分离效果较为理想。成层土地基中压桩力曲线基本反映地层土性变化,桩端土层性状对压桩力影响较大。硬质土层界面处试桩压桩力平均增幅约为64.06%,端阻力受地层变化影响更为显著,平均增长幅度约为97.41%,侧摩阻力平均增长幅度约为17.92%;桩端位于非硬质土层试桩压桩力变化不明显。贯入过程中现场足尺试验桩身应力变化不同于室内模型试验,桩身上、下部侧摩阻力发挥的力学机制不同。受现场粗放施工条件及深度方向土层变化影响,贯入成层土地基中桩侧摩阻力临界深度现象不明显。
寇海磊张明义
关键词:桩身应力
层状粘性土及砂土地基中静力压桩连续贯入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7
2012年
总结分析了软硬交互层状土中静压桩沉桩阻力的变化规律。为了使ABAQUS模拟层状土地基,特别是既有粘性土层又有砂土层的层状地基中静压桩贯入,分段采用不同本构关系模型,即在粘性土层中采用修正剑桥模型,砂土层中采用扩展D-P模型。同时,采用多项措施对层状土地基土体初始应力进行平衡。结合工程实例,模拟计算了不同土层性质差异明显、软土中有硬土夹层的层状土中静压桩连续贯入过程,得出了贯入过程中沉桩阻力随深度变化曲线,反映了通过硬土层时桩周应力和沉桩阻力的突变现象,与实测资料较吻合。研究结果有助于静压桩沉桩可能性分析以及挤土效应分析。
寇海磊张明义张吉坤
关键词:静压桩ABAQUS软件沉桩阻力数值模拟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高温高压测试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针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PHC)管桩高温高压蒸压养护的生产工艺,在3根PHC管桩生产过程中分别绑扎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传感器。为了避免温度对FBG传感器的影响,在PHC管桩进蒸压釜之前对FBG传感器光纤尾纤和FC接头采取隔热保护措施,同时在预应力混凝土钢棒上绑扎FBG传感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如果不采取隔热处理,试验选用的FBG传感器在180℃高温、1 MPa高压下不能存活;采取隔热处理后,植入PHC管桩的FBG传感器存活率极高。FBG温度传感器受高温噪声影响,产生噪声波长,恢复常温后仍无法继续进行桩身温度测试,FBG应变传感器蒸压养护12 h后恢复正常工作,可以用于压桩过程中桩身的应变测试。
王永洪张明义张明义朱娜
关键词:光纤光栅传感技术高温高压FBG传感器隔热处理波长变化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静压桩承载力时效性机理分析被引量:20
2013年
在桩身预埋FBG(fiber bragg gating)光纤传感器,利用静压桩隔时复压试验的优势,观测开口PHC管桩的承载力、桩端阻力以及桩侧摩阻力随休止时间的变化情况。试验表明,桩极限承载力在沉桩结束一定时间范围内随时间大致呈对数型增长,沉桩284 h后提高幅度达140%,时效性系数为0.52;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在休止期内的提高幅度分别为6.28%和475.37%,说明试验场地条件下试桩承载力的提高主要源于桩侧摩阻力。试验结果显示,桩极限承载力及桩侧摩阻力的发展符合3阶段增长模型,时间界点分别为21.5 h和279 h。研究成果可为基桩时效性研究及相关设计提供依据。
寇海磊张明义刘俊伟
关键词:光纤传感器
土岩基坑支护中微型钢管桩原位试验研究
微型钢管桩具有地层适应性强、布置形式灵活、施工便捷等优点,在基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吊脚桩+微型钢管桩超前支护的土岩基坑工程为对象,通过基坑开挖过程中2根微型钢管桩应力监测,研究土岩基坑中微型钢管桩的受力及变形规律。...
赵文强
关键词:微型钢管桩应力测试弯矩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