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310108)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陈旭玉魏建和隋春甘炳春何其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海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广藿香
  • 2篇药剂
  • 2篇药剂筛选
  • 2篇叶斑
  • 2篇叶斑病
  • 2篇斑病
  • 2篇棒孢霉叶斑病
  • 1篇生物农药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农药
  • 1篇青枯
  • 1篇青枯病
  • 1篇种质
  • 1篇拮抗菌
  • 1篇抗病
  • 1篇抗病性
  • 1篇抗病性评价
  • 1篇枯病
  • 1篇多主棒孢

机构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2篇甘炳春
  • 2篇隋春
  • 2篇魏建和
  • 2篇陈旭玉
  • 1篇杨新全
  • 1篇何其光
  • 1篇杨春雨

传媒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农药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年份

  • 3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广藿香棒孢霉叶斑病拮抗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农药的筛选被引量:3
2012年
广藿香棒孢霉叶斑病是广藿香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从种植广藿香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能明显抑制其病原菌多主棒孢的拮抗细菌,通过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该菌株能够显著抑制多主棒孢菌丝生长,抑菌带宽达10 mm。另外,选用6种生物药剂对广藿香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进行室内筛选。结果表明,300亿/g蜡质芽孢杆菌WP、2亿/mL碧拓、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WG、1.1%儿茶素WP和10%多抗霉素WP等5种药剂在说明书配制浓度的范围之内都达到了很好的抑制效果,3%中生菌素WP没有抑菌效果。
陈旭玉何其光甘炳春
关键词:拮抗菌生物农药药剂筛选
广藿香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药剂筛选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掌握广藿香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该病害。[方法]采用平板培养法测定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平板对峙法进行药剂筛选。[结果]多主棒孢菌丝最适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适温度为28℃及最适pH值为6。完全光照或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WP、80%代森锰锌WP和10%苯醚甲环唑WG的EC50值分别为0.1115、0.1594、0.1946 mg/L。[结论]50%咪鲜胺锰盐WP、80%代森锰锌WP和10%苯醚甲环唑WG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
陈旭玉甘炳春隋春魏建和
关键词:多主棒孢生物学特性药剂筛选
20份广藿香种质对青枯病的抗病性评价
2012年
为获得广藿香抗青枯病种质,对广泛收集到的农艺性状较好的20份广藿香种质进行青枯病抗性鉴定。利用稀释分离法对广藿香青枯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病害症状,致病性测定,ITS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构建等将广藿香青枯病病原菌鉴定为Ralstonia solanacearum。采用伤根接种法、蘸根接种法、拌土接种法和3×106 cfu/mL、3×107 cfu/mL、3×108 cfu/mL 3种不同菌量人工接种室内培养的广藿香苗。结果表明,以菌量为3×107 cfu/mL和蘸根接种法作为抗性鉴定方法为宜。利用该方法鉴定20份广藿香种质的抗病性,发现不同种质感染青枯病的程度有差异,其中无高抗种质,但有1份中抗种质(17号),其余有6份中感种质(占30%),13份高感种质(占65%)。另外,17号种质的农艺性状和挥发油含量较高,有望在育种上得到进一步利用。
陈旭玉甘炳春隋春杨新全杨春雨魏建和
关键词:广藿香青枯病抗病性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