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01051503201)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黄美贤徐达传崔怀瑞庄跃宏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胸部
  • 2篇支皮瓣
  • 2篇皮瓣
  • 2篇肋间
  • 2篇侧胸
  • 2篇侧胸部
  • 2篇穿支
  • 2篇穿支皮瓣
  • 1篇动脉
  • 1篇应用解剖学
  • 1篇应用解剖学研...
  • 1篇手术
  • 1篇外科
  • 1篇外科手术
  • 1篇显微外科
  • 1篇显微外科手术
  • 1篇解剖学
  • 1篇肋间后动脉
  • 1篇肋间神经

机构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徐达传
  • 2篇黄美贤
  • 1篇庄跃宏
  • 1篇崔怀瑞

传媒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上侧胸部穿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对上侧胸部皮肤的血供分布规律进行解剖学研究,为上侧胸部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新鲜成人标本10具,灌注红色乳胶氧化铅混合物后行螺旋CT进行扫描,后数据输入Mimics 13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然后进行解剖,观察并记录第9肋以上腋中线周围管径大于0.5 mm的穿支的管径、穿出点、走形于筋膜的长度及与周围血管的吻合关系;将其中2具标本躯干的被覆组织剥离下来,行X线摄影。结果第3、第4肋间后动脉在侧胸壁的外侧支支常常缺失或管径细小。该区域的皮肤血供分布来源于旋肩胛动脉、胸外侧动脉及胸背动脉近端的穿支。10具标本共中解剖到了109支位于第5至第8肋间隙的肋间后动脉肌皮穿支;90%侧标本上有一支优势穿支的存在,外径为(0.9±0.3)mm。在25%的标本中,可以发现优势穿支与肩胛下动脉前锯肌支的分支有吻合。结论①上侧胸部可以切取以胸背动脉外侧支为蒂大型跨区皮瓣;②第5至第8肋间隙存在恒定的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可以切取以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皮瓣来修复四肢及躯干部皮肤缺损。
王旭东庄跃宏宋付芳崔怀瑞黄美贤徐达传
关键词:侧胸部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
带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上侧胸部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探讨携带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上侧胸部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8月至2013年10月,在解剖研究基础上应用带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上侧胸部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肢体皮肤缺损7例,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33~57岁,平均39岁,急诊修复2例,二期修复5例。切取皮瓣面积为9cm×10cm~10cm×15cm;其中应用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3例,胸背动脉穿支皮瓣2例,肋间动脉穿支皮瓣2例,皮瓣均携带第5~8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其中一支。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2个月,皮瓣外观满意,感觉恢复达到S2~S3结论上侧胸部可设计以胸外侧动脉、胸背动脉或第5-8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为蒂的感觉穿支皮瓣。该皮瓣血管为多源性,血供可靠,术中可灵活设计:携带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皮瓣感觉恢复良好;皮瓣厚薄适中,色泽较好,无需二次整形;供区隐蔽.不影响美观.亦不影响背阔肌、前锯肌以及上肢的功能。
王旭东巫文强王文刚宋付芳杨瑛艳黄美贤徐达传
关键词:穿支皮瓣肋间神经显微外科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