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399) 作品数:20 被引量:166 H指数:9 相关作者: 龚伦 仇文革 王海彦 何本国 舒磊 更多>> 相关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交通运输工程 更多>>
节理岩体偏压浅埋小净距隧道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5 2017年 以在建的石家庄市曹家庄小净距公路隧道为例,采用离散元UDEC数值力学模型,研究偏压浅埋大跨小净距隧道失稳模式和支护要点。研究表明:在浅埋地形偏压条件下,浅埋侧隧道节理破坏是小净距隧道整体稳定性的关键控制部位。浅埋侧隧道拱肩岩块先沿结构面滑移,接着中夹岩柱失稳,然后深埋侧隧道坍塌,施工中应重点监测浅埋侧隧道拱肩和边坡地表变形。锚杆可有效控制结构面滑移,改善节理强度,从围岩内部进行加固。 李君君 刘晓庆 万涛关键词:偏压 离散元 小净距隧道 失稳模式 节理岩体 富水区隧道盲管合理间距流固耦合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以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铜锣山隧道为依托,采用三维流固耦合的数值力学方法,研究不同盲管间距条件下渗流场、排水量以及衬砌结构水荷载分布特征。盲管排水能有效降低结构水压力,有利于受力状态。盲管间距对二次衬砌水压力分布影响非常明显,间距3 m时衬砌结构水压力69 k Pa;间距6 m时水压力403 k Pa。同时,拟合了隧道排水量与盲管间距的相关关系公式。从衬砌水荷载和最小排水量出发,建议铜锣山隧道合理盲管间距为4 m。 马志刚关键词:隧道 水压力 排水量 流固耦合 砂质黄土地层中既有隧道上方挖方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2018年 以既有隧道上方挖方工程为背景,运用离心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砂质黄土地层中既有隧道衬砌围岩压力在上方挖方时的变化规律:提出根据衬砌和围岩是否按刚度分配荷载划分深浅埋、以及是否存在挟持力划分浅埋与超浅埋的标准,得到了1.25D^1.75D(D为既有隧道跨度)为深埋和浅埋的分界埋深范围,0.75D^1.25D为浅埋和超浅埋的分界埋深范围;同时发现既有隧道衬砌刚度越大,承载拱范围越小,即刚性支护承载拱边界为1.5D,柔性支护承载拱边界为1.8D;并提出基于衬砌围岩压力相对比例的近接影响分区控制标准,得到刚性支护的强影响区、弱影响区和无影响区分界埋深分别为1.5D,2D,柔性支护的强影响区、弱影响区和无影响区分界埋深分别为1.5D,2.5D;对比0.5D和0.3D挖方步距,发现步距会造成挖方过程中围岩应力路径的差异,施工时宜选用0.3D或更小的挖方步距。试验揭露了砂质黄土地层中既有隧道受上方挖方影响的普遍规律,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指导。 王希元 龚伦 吴金霖 马相峰 仇文革 敖维林 李洋关键词:近接施工 隧道洞口浅埋段管棚超前支护开挖进尺优化 被引量:9 2013年 山岭隧道矿山法施工循环作业的开挖进尺对该隧道工程局部乃至整体的施工安全性、经济性有着重大影响。针对使用管棚超前支护的隧道洞口浅埋段,采用Winkler弹性地基梁计算模型,以管棚钢管挠度为控制条件进行开挖进尺优化分析。以厦深高速铁路某双线隧道工程为依托,首先进行理论计算,同时考虑工程实际确定最优开挖进尺并指导施工,随后将现场实测数据与理论解析值对比,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Winkler弹性地基梁计算模型可以较真实地反映管棚在洞口浅埋段软弱破碎围岩中的力学行为。 满帅 孔超 王海彦关键词:铁路隧道 管棚超前支护 爆炸冲击荷载引起地下建筑结构动力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2019年 以贵州某公司扩建技改工程横三路隧道为依托,建立三维有限元动力模型,根据公安部门设定15 kg TNT炸药的要求,研究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二次衬砌结构变形特性、力学响应及能量分布。研究表明迎爆侧隧道结构出现能量集聚现象,大部分衬砌结构振动速度大于爆破安全规程的允许标准;爆炸所在的隧道衬砌结构局部破坏,但不会大面积坍塌。爆炸区域隧道衬砌以剪切破坏控制为主,附近衬砌结构发生受拉破坏。炸药冲击荷载对相邻隧道影响相对较小,结构发生开裂,不会造成瞬间垮塌失稳现象。 骆宪龙 何本国 刘训臣关键词:破坏模式 冲击荷载 地质雷达分段识别技术在隧道初期支护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5年 随着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隧道工程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隧道工程内有诸多的隐蔽工程,其质量的控制与检查过程存在许多困难。地质雷达检测法作为一种较先进的检测手段,具有快速、高效、无损等优点,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以遂资眉高速公路万家沟隧道的质量检测项目为依托,针对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钢架数量与实际不符等问题,提出钢架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分段识别,检测结果与实际验证的准确率达97.2%。 李洋 龚伦 李涛 杨位中关键词:隧道 地质雷达 初期支护 三洞近接下穿铁路路基影响分析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019年 以成都地铁1号线三期广兴区间下穿成花铁路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等方法,对下穿既有铁路路基的三座隧道施工顺序及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按先行左线盾构、二序右线盾构、再行出入场线隧道的施工顺序,既可减小对地层的扰动、降低地表及铁路路基的沉降,又可减小三座隧道之间的相互影响;左右线盾构隧道均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掘进并配以恰当地同步灌浆,控制灌浆压力、改进浆液和及时的二次灌浆弥补了地层损失;出入场线隧道采用超前导管灌浆进行预加固、CD法机械开挖,严控初支闭合和衬砌施作时机,并在初支及衬砌背后进行非收缩浆材灌浆,有效地降低了地表沉降和轨道变形;采用静力水准全自动无线监测系统实现了对铁路路基的实时监测及信息反馈,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完工。 李正涛 马相峰 吴金霖 王立川 龚伦 郑余朝关键词:铁路路基 注浆 地层损失 大变形隧道初期支护受力特征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5 2012年 由于隧址区岩体具有大变形效应,渝利铁路大梁隧道在初期支护施作后拱腰、拱脚等部位相继出现喷混凝土开裂、剥落、掉块等现象。为了保证隧道结构安全,采用现场测试(解除应力测试和松动圈测试)、数值模拟(试算/正演计算)等方法对该段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结果表明:在此地质条件下,初期支护配筋为6.36 cm^2时,结构将产生破坏(最大弯矩处安全系数为1.0),而实际配筋只有5.07 cm^2,所以初期支护内的配筋(格栅钢架)不能满足工程实际需要,必须调整类似地质条件的支护参数才能保证隧道整体稳定性;同时研究获得的松动圈范围为2.29 m,与地质雷达的松动圈测试结果相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结果的准确性。 龚伦 孙克国 仇文革关键词:大变形隧道 初期支护 受力特征 高水压公路隧道结构水压力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富水区山岭隧道支护体系渗流场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界关注的焦点。以在建毕节—都格高速公路鸡公山隧道为依托,研究围岩、支护体系渗流场分布和二次衬砌受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初期支护背后孔隙水压力峰值出现在仰拱处,孔隙水压力最小值出现在盲管附近;随着盲管间距逐渐增大,二次衬砌水压降低效果减弱,盲管间距不宜大于10 m;水压作用下,隧道主体结构受力最不利位置为墙脚和仰拱;对于高水压隧道,应施加墙脚箍筋,避免墙脚压溃破坏,水压特别大时建议采用高位排水进行降压释能,提高隧道支护体系稳定性。该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的富水区公路隧道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郝鹏关键词:隧道 支护体系 渗流场 受力特征 地铁TBM区间上跨高铁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2019年 研究目的:本文依托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TBM区间隧道上跨沪蓉铁路人和场隧道工程,在分析工程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新建地铁隧道的方案优化、施工控制和既有高铁隧道的检测、评估和监测等开展研究,得到经验和成果。研究结论:(1)开展既有高铁隧道检测和评估,以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是此类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2)做好TBM区间隧道上跨高铁隧道施工期间掘进参数的控制、管片背后豆石吹填、回填灌浆及管片底部注浆等措施,是减小对高铁隧道施工影响的保障;(3)对运营高铁隧道选择先进、合理、高效的监测手段进行实时监测,并与铁路相关部门建立有效联动机制,是确保安全的重要和必要手段;(4)本研究成果可为地铁TBM区间隧道上跨高铁隧道施工的影响控制提供借鉴。 张明书 龚伦 陈海勇 孙雪菲 俞景文关键词:高铁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