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086)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毛旭强石国锋张剑平王兰李在望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星型
  • 1篇星形
  • 1篇星形胶质
  • 1篇星形胶质细胞
  • 1篇星形胶质细胞...
  • 1篇增生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增生
  • 1篇脊髓
  • 1篇脊髓损伤
  • 1篇胶质
  • 1篇胶质细胞
  • 1篇胶质细胞增生

机构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程卫国
  • 1篇李在望
  • 1篇王兰
  • 1篇张剑平
  • 1篇石国锋
  • 1篇毛旭强

传媒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SCI)后星形胶质细胞(Ast)增生动态变化。方法:建立Ast划痕损伤模型及大鼠SCI模型,在多个时间点(0、6、12、24、48、72h)观察Ast划痕损伤后细胞形态、增殖及迁徙的变化,并设立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划痕损伤后各个时间点Ast分泌致炎因子TNF-a、IL-1β、IL-6表达量;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分析不同时间点(0、1、3、7、14、28d)大鼠SCI后GFAP的表达量变化。结果:划痕损伤后12h划痕边缘已出现部分细胞增生及增殖细胞(Brdu染色阳性细胞),损伤后24h细胞已明显增生并大量增殖,损伤后48h细胞体普遍增大,突起明显增多,同时有大量细胞已迁徙至划痕中央处,损伤后72h增生的细胞及迁徙至划痕的细胞几乎已覆盖划痕,部分形成瘢痕;与对照组比较,损伤后12hTNF-a、IL-1β、IL-6均明显增加(P〈0.05),24、48及72hTNF-a、IL-1β、IL-6表达量增加更加明显(P〈0.01)。大鼠SCI模型显示SCI后1dGFAP表达量增加不明显,3d后明显增加,而且一直呈增加趋势,14-28d后形成表达高峰。结论:Ast活化增生是SCI后一个持续且普遍的标志性病理生理过程。
李在望张剑平王兰石国锋毛旭强程卫国
关键词:脊髓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