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1126)

作品数:60 被引量:415H指数:14
相关作者:王米渠吴斌王刚高泓冯韧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山西职工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2篇基因
  • 17篇中医
  • 11篇基因芯片
  • 9篇阳虚
  • 9篇肾阳虚
  • 9篇生物学
  • 9篇分子
  • 8篇分子生物
  • 8篇分子生物学
  • 7篇虚证
  • 7篇阳虚证
  • 7篇肾阳虚证
  • 7篇骨关节
  • 7篇骨关节炎
  • 7篇关节
  • 7篇关节炎
  • 7篇寒证
  • 6篇中医遗传学
  • 6篇相关基因
  • 5篇基因表达

机构

  • 59篇成都中医药大...
  • 9篇四川大学
  • 5篇山西职工医学...
  • 4篇国立癌症中心
  • 3篇新加坡国立大...
  • 2篇广西中医学院
  • 2篇上海市针灸经...
  • 2篇陕西中医药大...
  • 2篇成都市第二农...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四川中医药高...

作者

  • 58篇王米渠
  • 38篇吴斌
  • 16篇高泓
  • 16篇王刚
  • 15篇冯韧
  • 13篇严石林
  • 13篇丁维俊
  • 11篇林乔
  • 10篇李炜弘
  • 9篇张卫
  • 8篇李炜宏
  • 7篇黄信勇
  • 5篇李常度
  • 5篇袁世宏
  • 5篇谭从娥
  • 5篇杨丽萍
  • 3篇高锋
  • 3篇李珉
  • 3篇杨杰
  • 3篇陈聪

传媒

  • 19篇现代中西医结...
  • 6篇辽宁中医杂志
  • 4篇福建中医药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福建中医学院...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江西中医学院...
  • 2篇中医药学刊
  • 2篇天津中医学院...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医药研究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浙江中医杂志
  • 1篇河南中医药学...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甘肃中医学院...
  • 1篇四川中医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7篇2006
  • 6篇2005
  • 13篇2004
  • 19篇2003
  • 12篇2002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五劳”行为相关基因表达的分析
2002年
从OMIM检索与五劳、基因实(表达量过多)、基因虚(表达不足)的相关基因,进而探讨五劳疾病与基因虚实、遗传性缺陷的相关情况,试图分析基因行为定势表达与疾病的关系,以供中医在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及养生保健等方面研究的参考。
王米渠林乔吴斌丁维俊王刚高泓高峰
关键词:五劳基因表达相关基因
中医研究与基因组学及基因芯片技术被引量:17
2002年
中医学在人类基因组学发展的当今 ,在基因芯片的新技术面前 ,弘扬中医整体观 ,充分利用基因组学的庞大信息库 ,整体地应用分子生物学 ,具有当今的时代意义 ,可以体现出我国基因组学的研究特色 ,寻找中医证的基因组 ,探索中药疗效的基因表达谱。基因芯片是目前微观整体研究的最新技术 ,中医科研前沿的迫切需要 ,应抢先切入 ,尽快应用 ,以推进中医科学走向世界。
王米渠许锦文林乔
关键词:中医学基因组学基因芯片分子生物学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亲子用药与中西医互补
2004年
吴斌王米渠丁维俊扬显荣冯韧李炜弘高泓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西医结合疗法
生物信息学分析寒证海量数据的探索被引量:4
2008年
生物信息学是这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它通常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分析诸如基因组碱基测序等的海量数据,从而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中医证候-基因组研究即是借用了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来探索中医证候的生物学本质。在寒证的转录组学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数据,但却面临"数据堆积"的困境,生物信息学方法的引入必然为中医寒证-基因组研究予以新的技术支撑。
谭从娥王米渠冯文哲徐全壹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海量数据寒证
论中医遗传学的分科切入被引量:1
2002年
王米渠吴斌严石林冯韧李炜弘高泓陈芳敏高锋袁世宏
关键词:中医遗传学免疫遗传学
3个家系的血瘀证背景探讨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通过以3个家系图为中心调查,并用血瘀证量表评分结果探讨有家系背景的血瘀证先天或遗传倾向。方法采用王阶等编制的血瘀证量表对家系中的成员进行评分,并重点探讨在3个家系6个成员(2对双生子和异父同母2个子女)中的血瘀证症状因子出现频率。结果分别来自3个家系(冠心病家系、糖尿病家系和异父同母家系)中的2对双生子和异父同母2个子女血瘀证评分分别为49,65,21,50,28和29分,均达到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出现频率较大的血瘀证症状因子是舌质紫暗(83.33%)、有固定性疼痛(83.33%)、手足麻木(83.33%)、舌下静脉曲张(66.67%)。结论3个家系中的血瘀证亲属关系密切,而且透露某种先天遗传倾向。家系研究是研究中医证候的一种高度集约化材料,因此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杨杰丁维俊孙洋刘明王米渠
关键词:家系血瘀证双生子
艾灸对衰老大鼠肝组织细胞周期及PKC、PP2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研究艾灸对衰老大鼠组织细胞周期及PKC、PP2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注射D-半乳糖溶液法制备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采用艾灸"肾俞"穴进行治疗,并与模型组和正常组进行对照,以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细胞周期及PKC、PP2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组织PKC、PP2A阳性表达面积和阳性表达光密度均明显降低(均P<0.01);艾灸组PKC阳性表达面积和阳性表达光密度均较亚急性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P<0.01),PP2A阳性表达面积与阳性表达光密度也有显著增高(P<0.01,P<0.05)。亚急性衰老模型大鼠组织G0/G1期细胞比例较正常组升高(P<0.05),PI指数降低(P<0.05);而艾灸组G0/G1期细胞比例则较模型组有所下降,PI指数有所升高,但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艾灸可能是通过调节衰老机体组织PKC、PP2A活性,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PI指数,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崔云华施茵张卫吴焕淦
关键词:艾灸亚急性衰老模型细胞周期PKCPP2A
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中医藏象学说的内涵被引量:10
2002年
结合现代藏象研究,阐述其内涵的三层涵义:脏器、功能及其微观研究的相关内容。其中脏器与功能是藏象的不可分割的两方面,不可否定任何一方。并以“肾”为例,从分子生物学(基因)的角度对藏象内涵的三层涵义进行了界定。
王米渠吴斌严石林李炜弘高泓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中医藏象学说
论虚寒证基因芯片及生物信息的高起点切入研究——分子中医研究系列报道(1)被引量:32
2003年
从辨证论治的 3点不足 ,前瞻现代数理思维的重要性 ,引进前沿生物科技的必要性 ;从虚寒证的研究基础和寒的本义论述了虚寒证现代研究的优势 ;对于虚寒证等中医复杂证候的研究 ,必须多学科的交叉 ,尤其是目前可利用的利器 :基因芯片、生物信息等 ,可望从虚寒证的基因组研究切入 ,突破“证”
王米渠吴斌严石林王刚李珉许锦文
关键词:虚寒证基因芯片生物信息
现代生物学科中的阴阳属性与阴阳变易被引量:6
2004年
阴阳概念是禹治水时观察地理现象而得。阴阳学说是中医核心理论之一 ,也是方法论。从宇观的星辰气运到宏观的人体 ,从细胞到微观分子 ,都具有阴阳性质 ,并存在阴阳变易的运动 ,所以人体的生理、病理等的阴阳现象亦是普遍存在的。笔者分析古今中外与阴阳相关的文献 ,举出了大量的例子 ,说明现代生物学科中已报道了大量的分子事件具有相反相成的阴阳现象。随着研究的深入 ,将会发现所有的生命现象都有阴阳属性与阴阳变易。
林乔吴斌王米渠
关键词:阴阳基因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