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801072)

作品数:7 被引量:77H指数:4
相关作者:陈广银郑正邹星星罗艳方彩霞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江苏省科技厅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厌氧
  • 6篇厌氧发酵
  • 5篇沼气
  • 3篇厌氧消化
  • 3篇秸秆
  • 3篇互花米草
  • 3篇产气
  • 3篇产气特性
  • 2篇玉米秸
  • 2篇玉米秸秆
  • 1篇堆制
  • 1篇压滤
  • 1篇氧化钠
  • 1篇预处理
  • 1篇生物质
  • 1篇生物质能
  • 1篇水葫芦
  • 1篇添加剂
  • 1篇牛粪
  • 1篇氢氧化

机构

  • 8篇南京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作者

  • 8篇郑正
  • 8篇陈广银
  • 7篇邹星星
  • 5篇罗艳
  • 4篇方彩霞
  • 3篇杨世关
  • 2篇罗兴章
  • 1篇王卫平
  • 1篇冯景伟

传媒

  • 2篇环境化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5篇2010
  • 3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篁竹草厌氧发酵产气特性及结构变化研究
在中温(35℃)条件下,采用批量厌氧发酵对生长期为35d的篁竹草厌氧发酵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篁竹草在6%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产气效果,产气率为222ml/gTS。使用了修正的Gompertz方程式描述产甲烷过程...
罗艳陈广银罗兴章郑正郑斌国方彩霞
关键词:XRD红外
文献传递
蚯蚓堆制玉米秸秆的厌氧发酵产气特性被引量:3
2009年
针对高浓度秸秆厌氧发酵过程存在酸化现象,采用蚯蚓堆制预处理玉米秸秆进行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高VS浓度(8%)的秸秆厌氧发酵产气量高于低VS浓度(6%)的产气量,但是高VS浓度在发酵过程中容易产生酸积累,进而出现酸化现象,酸化对发酵产气有阻抑作用;蚯蚓堆制预处理后的秸秆在厌氧发酵产气过程中产气比较稳定,pH值处于正常范围内,不会出现酸化现象,但累计产气量偏低。
邹星星郑正杨世关陈广银
关键词:玉米秸秆厌氧发酵蚯蚓堆制沼气
牛粪与互花米草混合厌氧消化产沼气的试验被引量:32
2009年
在中温(35℃)条件下,采用批式发酵方式,研究了牛粪对互花米草厌氧生物转化的影响以及牛粪与互花米草不同混合比例对互花米草厌氧生物转化的影响。试验设置了互花米草与牛粪VS(挥发性固体)比分别为7︰1(SC71)、3︰1(SC31)、1︰1(SC11)、1︰3(SC13)和1︰7(SC17)等5个处理。结果表明:混合发酵对系统产气有促进作用,日产气量稳定,产气高峰较单独发酵提前了13d,累积产气量提高了38.83%。牛粪与互花米草不同比例混合发酵的试验中,SC71、SC11、SC13和SC17的累积产气量分别为SC31的92.99%、79.00%、73.59%和61.17%;混合发酵提高了系统的缓冲能力,牛粪的比例越高,系统的缓冲能力越强,且不会出现有机酸的积累;X射线衍射谱图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的结果进一步证明,混合发酵促进了微生物对互花米草中有机物的分解,对纤维素结晶区的破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互花米草与牛粪VS比3︰1的效果最好.
陈广银郑正邹星星杨世关方彩霞冯景伟
关键词:厌氧发酵纤维素沼气互花米草牛粪
压滤处理对水葫芦不同部位厌氧发酵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为提高水葫芦的厌氧产气性能,将水葫芦整株、茎和根压滤,分别将压滤前后的水葫芦根、茎和整株以及压滤液接种进行中温批式厌氧消化实验,考察了发酵过程中产气量、p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压滤处理明显提高了水葫芦各部位的厌氧产气能力,压滤后的水葫芦整株、根和茎的TS产气量分别为271.93、87.29和330.83ml.g-1TS,较压滤前分别提高了75.33%、92.04%和72.95%;压滤处理对水葫芦各部位发酵过程中pH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不大;水葫芦各部位压滤液的厌氧产气能力均较差,不适合进行厌氧发酵产气.因此,将水葫芦压滤后厌氧发酵是一种提高水葫芦厌氧生物转化率的可行的方法.
陈广银郑正方彩霞罗艳邹星星
关键词:水葫芦压滤厌氧发酵沼气
互花米草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为探索入侵物种互花米草厌氧生物处理的可行性,研究了互花米草中温批式厌氧发酵的产气特性和物质转化过程.结果表明,互花米草的产气率随VS负荷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VS浓度为6.0%时,产气效果最好,产气量为294.84mL/gVS.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先增加后降低,pH值与有机酸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97508),该发酵过程为丁酸型发酵.互花米草中的维管束、薄壁细胞以及纹孔,有利于其进行厌氧生物处理,发酵后的互花米草外观变得毛糙,出现了很多丝状物,维管束结构破坏严重,皮层和薄壁细胞不易被厌氧微生物破坏.FTIR和XRD结果显示,厌氧微生物不但利用互花米草中的易分解有机物,对纤维素的结晶区也有一定的破坏,发酵后的互花米草木质素相对含量增加。
陈广银郑正邹星星杨世关
关键词:互花米草生物质能厌氧消化沼气
添加蚓粪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总固体(TS)含量为50g.kg-1,采用中温35℃批式发酵,考察了添加蚓粪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气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单独发酵时,单位TS产气量为333.3mL.g-1,甲烷产量为202.0mL.g-1,并在反应初期出现酸化现象;蚓粪与玉米秸秆TS质量比为1:1进行发酵时,单位TS产气量为400.0mL.g-1,甲烷产量为269.6mL.g-1,相对于玉米秸秆单独厌氧发酵分别提高了20.0%和35.5%,且反应过程中未出现酸化现象。说明蚓粪适合作为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气的添加剂。
邹星星郑正陈广银罗艳
关键词:玉米秸秆蚓粪添加剂厌氧发酵
互花米草不同部位厌氧发酵特性被引量:4
2010年
在中温条件下(35±1)℃,对互花米草茎、叶和整株分别进行批式中温厌氧消化实验,分析发酵过程中日产气量、累积产气量、甲烷含量、pH值、VFA、TS、VS及固形物的元素变化.结果表明:在TS负荷为6%的条件下,互花米草茎、叶、整株厌氧发酵均具有很好的产气特性.产气率为:叶(399ml.g-1TS)>整珠(374m.lg-1TS)>茎(366ml.g-1TS),甲烷含量为:茎(69.11%)>整珠(68.87%)>叶(66.21%).pH值、VFA、TS、VS及固形物的元素的变化特征差异不大.叶中可能含有更多被微生物利用的物质,成分的差异是造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
罗艳陈广银罗兴章郑正邹星星王卫平
关键词:互花米草厌氧发酵沼气
碱处理对秸秆厌氧消化的影响被引量:28
2010年
为减少秸秆碱处理的碱用量,提高秸秆的产气量,从产气量、XRD和FTIR等角度对碱预处理与后处理进行了初步比较,并对碱处理前后秸秆浸提液的理化性质以及秸秆的物质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秸秆经5%NaOH处理48 h后,细胞中的有机物大量溶出,COD、TN、NO 3--N和NH 4+-N分别从2 311.11、175.40、5.02和117.82 mg/L增至10 488.89、417.84、248.64和141.44 mg/L,表明碱处理不仅破坏木质纤维结构,还破坏核酸、氨基酸等含氮物的结构,将其中的氮以NO 3--N和NH 4+-N的形式释放出来;碱处理破坏了秸秆木质素结构,木质素含量降低,但纤维素的相对结晶度增加,从0.592 3增加到0.662 2.厌氧消化的结果显示,秸秆预处理与后处理的产气能力相当,单位TS产气量分别为382.32 mL/g和375.84 mL/g,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8.13%和25.96%,但后处理的碱用量仅为预处理的50%;厌氧发酵后对照中的木质素含量增加,而预处理和后处理均降低,后处理对木质素的破坏效果更好;厌氧微生物可破坏纤维素的结晶区,后处理对纤维素结晶区和无定形区的破坏均强于预处理.
陈广银郑正罗艳邹星星方彩霞
关键词:秸秆厌氧消化氢氧化钠预处理后处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