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8130)

作品数:40 被引量:154H指数:7
相关作者:杜永峰李慧李春锋王亚楠朱前坤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理工大学教育部河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3篇隔震
  • 18篇地震
  • 10篇隔震结构
  • 8篇基础隔震
  • 7篇减震
  • 6篇近断层
  • 6篇TMD
  • 5篇地震响应
  • 5篇地震作用
  • 5篇断层
  • 5篇阻尼
  • 4篇地震动
  • 4篇多维地震
  • 4篇近场地震
  • 4篇隔震体系
  • 4篇串联隔震体系
  • 3篇动力响应
  • 3篇动力响应分析
  • 3篇支座
  • 3篇塔楼

机构

  • 45篇兰州理工大学
  • 13篇教育部
  • 4篇河西学院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兰州资源环境...
  • 1篇兰州工业学院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作者

  • 44篇杜永峰
  • 26篇李慧
  • 7篇王亚楠
  • 5篇朱前坤
  • 5篇李春锋
  • 3篇唐能
  • 2篇李万润
  • 2篇吴忠铁
  • 2篇朱翔
  • 2篇王振宇
  • 2篇张尚荣
  • 2篇王小虎
  • 2篇李志华
  • 2篇李卓航
  • 1篇时晨
  • 1篇李松
  • 1篇贾淑仙
  • 1篇倪一清
  • 1篇林治丹
  • 1篇田瑞瑞

传媒

  • 10篇工程抗震与加...
  • 7篇振动与冲击
  • 3篇建筑结构
  • 3篇西北地震学报
  • 2篇振动.测试与...
  • 2篇甘肃科学学报
  • 2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工业建筑
  • 1篇四川建筑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计算机辅助工...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第22届全国...
  • 1篇建筑结构高峰...
  • 1篇全国结构振动...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 13篇2013
  • 17篇2012
  • 9篇2011
  • 2篇2010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断层地震作用下SMA-滑移隔震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超弹性效应,将形状记忆合金和滑移支座复合成一种新型的隔震支座:SMA-滑移支座.并应用在一隔震结构上.推导了地震激励下该支座隔震结构的运动方程,对滑移隔震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支座具有良好的隔震性能,可有效的应用在隔震结构的振动控制上.
杜永峰李松唐能
关键词:近断层地震动振动控制
纤维砂浆带加固砌体墙片的抗震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针对低烈度区砌体结构房屋抗震的需要,本文提出利用纤维砂浆带加固砌体墙的一种廉价抗震方案。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0.0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探讨这种加固方案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试验研究。通过纤维砂浆带加固砌体墙片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对墙片的破坏特征、裂缝的发展过程、滞回特性、结构延性等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纤维砂浆带加固砌体墙有助于提高墙体的开裂荷载,增加结构的延性,改善墙体的抗震性能。
杜永峰朱翔耿继芳
关键词:纤维砂浆开裂荷载极限荷载结构延性滞回曲线
近断层地震作用下连体双塔楼消能连廊的破坏模拟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方法,得到了对称和不对称连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消能连廊破坏的临界地震峰值加速度,并对在该峰值加速度下消能连廊的破坏进行了模拟。IDA分析结果表明,不对称结构消能连廊较对称结构更易发生破坏,近断层地震作用下消能连廊破坏的危险性较远场地震下的要大。同时,破坏模拟表明,消能连廊的破坏一般是由于连廊支座位移超限引起的。
杜永峰王振宇
基于BP网络的隔震初步设计系统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已有隔震工程设计资料,以BP网络建立了隔震初步设计系统对隔震初步设计结果进行预测。其中BP网络是在前人所做工作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主要是输入部分增加了总高度和是否有地下室,输出部分变成直接求出水平向减震系数和隔震支座最大位移。经过改进的BP网络预测结果和实际设计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预测结果的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可用于实际工程应用。所以该神经网络模型可为隔震设计人员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隔震初步设计方法。
李慧李志华杜永峰
关键词:隔震结构设计BP神经网络网络训练网络测试
TMD-基础隔震混合控制体系在近场地震作用下的能量响应与减震效果分析被引量:16
2014年
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对近场地震作用下TMD-基础隔震混合控制体系进行了能量响应分析,研究了不同脉冲周期地震作用下混合控制体系的减震效果。采用Bouc-Wen模型模拟隔震层的非线性力-变形行为,建立了TMD-基础隔震混合控制体系的运动方程和相对能量平衡方程。以某八层基础隔震结构为算例,运用四阶龙格-库塔法和梯形法分别对结构安装TMD前后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和能量响应进行求解,分析了混合控制体系中输入能量的变化和耗散过程。分析结果表明:以隔震层峰值位移作为控制对象时,TMD的控制效果并不好;从能量的角度来看,TMD对主结构的输入能,特别是隔震层滞回耗能的控制非常有效,这是因为TMD的阻尼耗散了体系中的大部分输入能;不同脉冲周期地震作用下TMD的减震效果差别较大,对TMD最优参数进行求解时应考虑地震动特性的影响。
王亚楠李慧杜永峰
关键词:基础隔震近场地震动非线性地震响应
微分求积法在隔震支座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
基于考虑轴向荷载的Timoshenko梁模型,利用微分求积法,直接从问题的控制方程出发,分析了隔震支座的非线性力学行为。结果表明,隔震支座在水平荷载和轴向荷载作用,呈明显的剪切变形,弯曲变形几乎可以忽略;考虑轴向荷载的T...
杜永峰朱前坤李慧
关键词:隔震支座微分求积法非线性
文献传递
近场地震作用下不规则层间隔震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被引量:20
2013年
层间隔震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隔震形式,不仅可以降低上部结构的动力响应,还可以弥补基础隔震结构的不足。现有研究多集中在远场地震作用下的规则层间隔震结构。本文利用通用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SAP2000分别模拟了一幢8层带裙房钢筋混凝土框架层间隔震结构、基础隔震结构和抗震结构,分析并对比了三种结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近场条件下三种结构顶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鞭梢效应;相比抗震结构两种隔震结构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而且基础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好于层间隔震结构;由于结构刚度突变的部位剪力较大,所以应对其裙楼顶部予以加强。
李慧包超杜永峰
关键词:地震作用层间隔震时程分析法动力响应
阻尼连体结构地震响应影响参数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针对阻尼连体结构,采用串并联质点系层模型,沿连体设置方向施加El Centro1940地震波,讨论了毗邻结构自振周期比与连接体阻尼刚度变化对阻尼连体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毗邻结构自振周期比与连体阻尼刚度对结构的地震响应影响较大,存在一个使结构地震响应为最优的周期比与阻尼刚度值,为实际工程应用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李春锋杜永峰李慧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震响应周期比
串联隔震系统水平刚度及对结构地震响应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针对工程界比较关注的柱串联隔震系统的水平刚度问题,建立了水平刚度计算公式,探讨了压应力对水平刚度及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首先建立了单个叠层橡胶支座的场矩阵;其次根据传递矩阵法建立了柱串联隔震系统的场矩阵,根据所得场矩阵推导出串联隔震系统顶部状态变量与任意截面内力和位移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串联隔震系统的水平刚度计算公式,避免了繁琐的力学推导过程;最后探讨了压应力对水平刚度及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刚度随着压应力的增大而减少,近断层附近建议采用隔震支座直接固定在基础上的隔震方案。
杜永峰朱前坤李慧
关键词:传递矩阵法水平刚度压应力地震响应
加连梁柱串联隔震系统的弹性屈曲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解决工程界比较关注的隔震建筑串联隔震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建立基于传递矩阵法的临界荷载求解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稳定性分析单个支座的场矩阵和连梁等效成抗弯弹簧的点矩阵;其次根据传递矩阵法建立串联隔震系统稳定性分析的特征矩阵,并根据所得特征矩阵建立其临界荷载的控制方程,该方法避免了繁琐的力学推导过程;最后通过计算两种不同型号的串联隔震系统的临界荷载和探讨参数变化对柱串联隔震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连梁对提高柱串联隔震体系临界荷载不明显,建议隔震建筑下部结构应优先选用地下室悬臂柱方案。
杜永峰朱前坤李慧
关键词:稳定性传递矩阵法临界荷载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