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615) 作品数:8 被引量:109 H指数:6 相关作者: 梁蓓蓓 王睿 崔俊昌 刘又宁 郑专杰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大肠埃希菌防耐药变异选择浓度测定 被引量:35 2004年 目的研究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突变株的选择能力,比较其防耐药变异能力。方法肉汤法富集1010CFU/ml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和25株临床分离菌,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帕珠沙星、左氧沙星和环丙沙星对大肠埃希菌的MIC99、暂定防变异浓度(MPCpr)及MPC。结果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沙星、帕珠沙星、环丙沙星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的MPC分别为0072、0048、009、009、006μg/ml。细菌耐药选择指数(MPC/MIC99)分别为4、68、69、9、12。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帕珠沙星、莫西沙星对25株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菌MPCpr90值分别为2、1、2、1μg/ml,选择指数(MPCpr90/MIC90)分别为16、4、16、2。结论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限制大肠埃希菌耐药突变菌株的选择能力强于环丙沙星和帕珠沙星。 梁蓓蓓 王睿 崔俊昌 郑专杰 裴斐关键词:氟喹诺酮类药物 大肠埃希菌 防耐药变异浓度 氟喹诺酮药物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突变株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药物浓度对金葡菌耐药突变株选择的影响。方法将金葡菌ATCC 25923接种于不同浓度环丙沙星及加替沙星琼脂平皿上,根据不同药物浓度平皿上生长的菌落数.计算菌落生长比例。对不同药物浓度筛选出的耐药突变株进行编码拓扑异构酶ⅣC亚单位基因par C(grl A)和促旋酶A亚单位基因gyr A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的PCR扩增和测序,并测定外排泵抑制剂利血平对环丙沙星和加替沙星MIC的影响。结果药物浓度对平皿中生长的菌落数有明显影响。环丙沙星在低、中浓度主要选择出主动外排泵介导的非靶位耐药突变株,高浓度选择出Grl A变异的耐药突变株,以Ser-80→Phe为主。加替沙星低浓度选择出非靶位及靶位变异菌株,而中、高浓度均选择出Grl A变异株,也以Ser-80→Phe为主。结论氟喹诺酮药物浓度对金葡菌耐药突变株菌落数以及耐药位点的选择都有明显影响。 崔俊昌 刘又宁 王睿 梁蓓蓓关键词:氟喹诺酮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 防耐药变异浓度 突变选择窗内筛选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突变体靶位变异位点的研究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不同药物浓度、不同化学结构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对突变选择窗(MSW)内筛选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突变体的靶位基因的影响。方法应用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在突变选择窗内接种约1×1010菌量的ATCC25922筛选耐药突变体;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ATCC25922和耐药突变体的MIC;用PCR及DNA测序方法确定ATCC25922和耐药突变体耐药决定簇(QRDRs)的gyrA、parC的突变位点和相应的氨基酸变化。结果在ATCC25922的MSW中,筛选53株耐药突变体,所有突变体均为gyrA位点突变,无parC位点突变。其中有79%(42株)为Ser-83→Leu位点突变,19%(10株)为Asp-87→Asn,2%(1株)为Gly81→Cys位点突变;83位和87位为大肠埃希菌的常见突变位点。氟喹诺酮对Ser-83→Leu突变体的MIC90较Gly81→Cys突变体的MIC90高2~8倍,较Asp-87→Asn突变体的MIC90高1~2倍;Ser-83→Leu是所有的突变位点中对耐药影响最重要的位点。结论氟喹诺酮对大肠埃希菌的主要靶位是GyrA;83位和87位突变为大肠埃希菌最常见突变位点。 梁蓓蓓 王睿 柴栋关键词:大肠埃希菌 氟喹诺酮 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耐药变异浓度 被引量:39 2004年 目的 建立防耐药变异浓度 (MPC)体外测定方法 ,并测定氟喹诺酮类 (FQ)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PC。方法 肉汤法富集 10 10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 5 92 3和 2 0株对环丙沙星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 ,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帕珠沙星和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MIC99、初测MPC(MPCpr)及MPC。结果 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帕珠沙星和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 5 92 3的MPC分别为 0 18、0 3、0 75l和 1 8μg/ml,选择指数 (MPC/MIC99)分别为 9 0、7 5、8 0和 10 6。而以上药物对 2 0株临床分离菌的MPCpr90 值分别为 1、1、4和 8μg/ml,MPCpr90 /MIC90 分别为 8、8、16和 16。结论 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限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突变株选择的能力优于帕珠沙星和环丙沙星。结合药代动力学参数 ,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对环丙沙星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能有效限制耐药突变株的选择 。 崔俊昌 刘又宁 王睿 梁蓓蓓 裴斐 郑专杰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分离菌 耐药突变 帕珠沙星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耐药变异浓度 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测定氟喹诺酮类(FQ)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的防耐药变异浓度(mutant preventionconcentration,MPC)。方法肉汤法富集1010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54 株,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分别测定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帕珠沙星和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及MPC,并计算MIC90、MPC90。结果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帕珠沙星和环丙沙星对42株环丙沙星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的MPC90值,分别为0.5μg/ml、0.5μg/ml、4μg/ml 和8μg/ml,细菌耐药选择指数(MPC90/MIC90比值)分别为4、4、16 和16;对12株环丙沙星耐药而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的MPC90值均为16μg/ml,MPC90/MIC90比值均为8。结论对环丙沙星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限制耐药突变株选择的能力优于帕珠沙星和环丙沙星;结合药代动力学参数,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单药能有效限制耐药突变株的选择,而环丙沙星则容易选择出耐药突变株;而对环丙沙星耐药但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单药则不能限制耐药突变株的选择。 崔俊昌 刘又宁 王睿 梁蓓蓓 郑专杰关键词:防耐药变异浓度 氟喹诺酮 金黄色葡萄球菌 氟喹诺酮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源耐药突变株的耐药突变选择窗研究 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氟喹诺酮(FQ)药物对同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突变株的MIC和防耐药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 PC),分析不同药物的抗菌活性及限制耐药突变株选择的能力。方法分别采用环丙沙星和加替沙星琼脂平板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同源的第一步和第二步耐药突变株。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各耐药突变株的M IC和M PC,计算选择指数(MPCM/IC)。结果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第一步耐药突变的M PC值(1~2μg/m l)明显低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帕珠沙星(4~16μg/ml),以上5种FQ药物对第一步耐药突变的M PC值和选择指数分别为ATCC25923的2~8倍和1~4倍。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对第二步耐药突变的M PC值为8~16μgm/l。结论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同源的第一步耐药突变株,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限制下一步耐药突变株选择的能力强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帕珠沙星,结合药动学参数,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帕珠沙星很容易选择出下一步耐药突变株;而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则能够限制下一步耐药突变株的选择。对于第二步耐药突变株,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则很容易筛选出对这两种药物也耐药的菌株。临床上为延长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的应用时间,对于已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的菌株应避免应用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单药治疗。 崔俊昌 刘又宁 王睿 梁蓓蓓关键词:氟喹诺酮 金黄色葡萄球菌 防耐药突变浓度 耐药突变选择窗 基于Web of Science的多粘菌素肾毒性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深入了解国内外多粘菌素肾毒性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客观反映相关国家在该领域的科学能力和影响力。方法以ISI Web of Knowledge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检索对象,检索1995—2015年间多粘菌素肾毒性文献,检索策略为TS=(TI=polymyxin or TI=colistin)AND(TI=renaltoxicity or TI=nephrotoxicity)。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分析多粘菌素肾毒性文献的年代、国家/地区、作者、期刊分布、高被引文献等方面对检出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Webof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得到386条结果;发文量与引文数呈递增趋势;美国的文献数最多(29.53%),其次是希腊、澳大利亚等国家;希腊篇均被引频次最高(74.46次);产出力与影响力较高的作者多来自澳大利亚、希腊、美国。文献研究结果表明,多粘菌素的肾毒性的发生多为轻中度且具有可逆性;临床医生应进行全面的利弊平衡以决定是否继续使用多粘菌素和如何优化给药策略。结论多粘菌素肾毒性目前仍是研究热点,多粘菌素肾毒性领域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有待加强国际合作,开展高质量的115床研究。 梁蓓蓓 王睿 王瑾关键词:多粘菌素 肾毒性 利奈唑胺与磷霉素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联合药敏的研究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和磷霉素联用对临床分离60株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60株临床分离MRSA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测定利奈唑胺与磷霉素联用或单用对2株MRSA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杀菌曲线。结果利奈唑胺与磷霉素联合用药后对60株MRSA临床分菌株的MIC50、MIC90较单药组降低。利奈唑胺与磷霉素联合应用对60株MRSA以协同作用为主(71.67%)。联合用药的杀菌曲线的细菌数量较单药相比降低>2 log10CFU·m L-1,显示协同效应。结论利奈唑胺与磷霉素联合用药在体外对MRSA以协同作用为主,杀菌曲线也显示联合用药有协同效应。 梁蓓蓓 李悦 牛卉 王睿 王瑾关键词:利奈唑胺 磷霉素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利奈唑胺与磷霉素联合用药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药效学研究 目的应用体外药效学模型评价利奈唑胺和磷霉素对2株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联合药效,探寻具有协同效应的联合用药方案治... 梁蓓蓓 李悦 牛卉 王睿 王瑾关键词:利奈唑胺 磷霉素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