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气象局科研开发项目(11KY32)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2
相关作者:周贺玲刘艳杰杨艳王成功陈敏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气象局科研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气候
  • 2篇气候特征
  • 2篇京津
  • 2篇京津冀
  • 1篇短时强降水
  • 1篇湿位涡
  • 1篇天气分型
  • 1篇强降水
  • 1篇位涡
  • 1篇物理量
  • 1篇物理量场
  • 1篇夏季
  • 1篇雷暴
  • 1篇雷暴大风
  • 1篇冷平流
  • 1篇降水
  • 1篇降水强度
  • 1篇寒潮
  • 1篇寒潮天气
  • 1篇风险区划

作者

  • 5篇周贺玲
  • 3篇刘艳杰
  • 2篇杨艳
  • 1篇陈敏
  • 1篇王成功

传媒

  • 4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干旱气象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京津冀一次寒潮天气的诊断分析
2011年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12月3日到5日京、津、冀地区出现的一次强寒潮天气过程,从主要影响系统、冷空气移动与发展规律及寒潮天气的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高空深槽与地面冷高压是造成这次寒潮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高空冷平流的动量下传增大了地面温度梯度,有利于地面气温降低,对这次寒潮的发生作出了贡献;低层辅合、高层辅散的散度场,900hPa以下垂直环流明显的下沉气流的存在,近地面层陡峭密集区,这些均为此次大风、降温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动力与能量条件。
周贺玲陈敏
关键词:寒潮冷平流
廊坊市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利用廊坊市2006~2010年自动站逐时降水量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micaps资料,根据气象学原理分析了廊坊市短时强降水的时空特征和强度变化特点,短时强降水发生时伴随的其他强对流天气、短时强降水发生的主要天气形势、短时强降水与物理量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廊坊市短时强降水年发生次数的多年平均值为13d,大部分降水日和降水站次出现在主汛期,高峰期在7月下旬~8月上旬;每天的12时、17时、23时前后是短时强降水的高发时段。一天中平均分钟降水量有两个大的峰值,一个出现在凌晨1~2时,一个出现在午后的13时。影响短时强降水的天气系统有低涡、西来槽、地面倒槽、地面冷锋、副高边缘西风急流、局地强对流天气等;短时强降水一般都伴随雷暴的发生,有时还会出现大风、冰雹、飚线等强对流天气;在短时强降水发生前,螺旋度、水汽通量散度、相对湿度、假相当位温等物理量与短时强降水中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短时强降水出现站次、降水强度均是南部大于北部地区,短时强降水出现的最早时间也是南部较早。
周玉都刘艳杰周贺玲张绍恢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降水强度天气分型物理量场
冀中廊坊市冰雹天气气候特征及风险区划
2013年
利用廊坊市9个台站观测站1982-2011年的冰雹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廊坊地区冰雹空间分布规律、冰雹年际月际等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提出廊坊市冰雹的一般天气类型和廊坊市冰雹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近30年廊坊地区冰雹具有明显的年、季、月和日变化特征,3-10月都有可能出现冰雹,主要集中在5-7月,占全年的68.7%,6月冰雹发生的机率最大,占全年的24.7%,是典型的夏季多雹区;三河冰雹发生的年际变较大,多寡相间;廊坊市冰雹天气以局地对流为主,系统性对流次之,产生系统性对流天气的影响主要分为冷涡型、西风槽型和高空低槽型,其中冷涡型是产生系统性冰雹天气的主要类型。根据冰雹地域分布,结合冰雹灾情资料,将廊坊市冰雹风险划分为高发区、中发区、低发区三级区域,为冰雹天气的预测预警和人工防雹提供科学依据。
孙艺桃周贺玲刘艳杰王成功
关键词:冰雹气候特征
河北廊坊雷暴大风的气候特征被引量:14
2014年
利用1970~2012年廊坊地区9个气象站地面雷暴大风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和最大熵谱分析等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了该地区雷暴大风天气的时空特征及变化趋势和变化周期。结果表明:廊坊地区的雷暴大风局地性强,43 a间只出现了一次全区性的雷暴大风天气过程,雷暴大风多以单站出现为主。雷暴大风的地域性特征明显,中部的廊坊市及南部的文安、大城站较易出现,而北部发生概率较低。雷暴大风的日、月及年变化特征明显。雷暴与大风主要发生在午后至前半夜,大风发生时间一般落后于雷暴,1 h内的雷暴与10 min以内的大风发生概率最高;雷暴大风3~10月都可出现,主要集中在夏季,发生概率为73.3%;近43 a来,年均雷暴大风日数整体呈现减少趋势,且中部的站点减少趋势最显著,1994年为雷暴大风的显著突变年,其显著变化周期为3.23 a。雷暴大风多为“湿”型。
周贺玲张绍恢杨艳
关键词:雷暴大风气候特征
2011年夏季京津冀一次暴雨天气的诊断分析
2012年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23日-24日华北一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暖湿空气与低层冷空气配合引起的;湿位涡的分布对暴雨的落区有较强的指示性作用,暴雨发生在MPV1的的正负过渡带,MPV与MPV2的负值区内;位于中低层(500hPa以下)的强烈水汽辅合层以及深厚的湿层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沛水汽;高能区的垂直分布,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发展;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散度场以及涡度的动力耦合作用表明此次暴雨具备了较强的动力上升运动条件。
周贺玲杨艳刘艳杰周玉都孙艺桃
关键词:暴雨湿位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