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XW018)

作品数:34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平冯迪刘煜朱旖旎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文化科学
  • 8篇政治法律
  • 6篇艺术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2篇农村
  • 9篇农民
  • 7篇法制
  • 7篇法治
  • 5篇电视
  • 5篇法律
  • 4篇央视
  • 4篇乡村
  • 4篇媒介
  • 4篇纪录片
  • 3篇信息传播
  • 3篇议题
  • 3篇人民
  • 3篇人民日报
  • 3篇日报
  • 3篇农村群体性
  • 3篇农法
  • 3篇普法
  • 3篇群体性
  • 3篇媒体

机构

  • 35篇江苏师范大学
  • 11篇西北政法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23篇王平
  • 4篇冯迪
  • 1篇朱旖旎
  • 1篇刘煜

传媒

  • 7篇今传媒
  • 5篇新闻知识
  • 4篇青年记者
  • 3篇戏剧之家
  • 3篇声屏世界
  • 3篇电视研究
  • 2篇新闻传播
  • 2篇东南传播
  • 2篇现代视听
  • 1篇当代电视
  • 1篇电影文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农”短视频走红的乡村文化自信培育意涵——基于参与式文化传播视角
2021年
在文化自信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本文尝试对"三农"短视频走红的乡村文化自信培育意涵进行一定的探析。研究认为,"三农"短视频的主体性参与方式、积极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田园生活景观呈现、慢生活理念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等,有助于乡村文化自信的培育与重建。另一方面,研究也认为,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文化自信的培育尚需要多方面社会力量的配合、支持、规范和引导。尤其是当前在鼓励、促进大众参与的"他助性"培育机制和文化传播系统的构建方面亟待加强。
王平
关键词:主体性参与
电视涉农法制传播机制的缺失与构建
2013年
从电视媒介日益成为中国农村普法传播的主渠道角度看,重视和发挥电视涉农法制传播的对农普法作用,是极其重要的。①从"一五"普法到目前的"六五"普法,党和国家一直在强调要充分发挥电视等传媒的普法宣传教育作用。中宣部、司法部、民政部、农业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农民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中也强调"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民学法用法工作,
王平宋韧
关键词:电视媒介农村普法教育作用普法宣传社会力量
电视涉农法治报道中农民法律意识的培育——从央视《县长与老太太》报道说起
2015年
据央视《今日说法》栏目2011年5月13日一期题为《县长与老太太》的节目报道,河南信阳光山县泼河镇农民匡元秀老人的女婿在2009年被人用钢筋打断右腿后,四万多元医药费一直未能妥善解决。不久其女婿又要做第二次手术,家徒四壁的老太太到处借债筹钱未果,只得在清明节前夕到土地庙里求拜菩萨显灵。
王平冯迪
关键词:农民法律意识法治报道县长央视道说电视
电视法治信息传播与农民法律意识现代化——基于电视法治文化建设视角
2017年
结合法学、文化学、发展传播学等理论与中国语境,考察了中国农民传统法律意识与现代化、电视法治信息传播与法治文化、大众文化的关系,围绕现代性问题,对电视法治信息传播中的大众文化与农民法律意识现代化的矛盾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电视法治文化建设与电视法治信息传播的双重属性、电视法治信息传播中大众文化与法治文化的矛盾与平衡、电视媒介有效推进农民法律意识的现代化等方面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王平宋思邈
关键词:大众文化
农村群体性事件报道的媒介表达与法治进路——以晋宁“10·14”事件报道为例
2016年
近年来由农地冲突、拆迁补偿纠纷等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其背后折射出农村法治的严重缺失与不足。法治为公正、理性与有序地解决农村群体性事件提供了最佳途径。本研究以晋宁"10·14"事件报道为例,主要考察分析媒体对农村群体性事件报道的媒介表达状况及法治进路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媒体优化农村群体性事件报道、提升其普及法治精神、助推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等深度功能的策略路径,如在农村群体性事件报道的"法治价值取向"上,还应加强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行政法反思、多元主体利益关系分析、以及化解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法治思维路径探讨;在危机传播模式上,还应加强蕴含"可辩驳性"法治思维的"双向式对称模式"等。
王平宋思邈
关键词:媒介表达法治进路
当前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火爆的现象学思考——以电影《我不是药神》为例
2019年
本文主要运用现象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以《我不是药神》为典型个案,对当前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何以火爆、何以深入人心等,作一定解读分析。研究认为,电影《我不是药神》的"模式示范"意义不容小觑,主要体现在:作品的质素与观众的意向性观看活动相融相通;"面向事实本身",对最迫切的民生问题进行更真切的关注和更本质的"直观";通过"还原"与"悬置",艺术地呈现潜藏最深的人性博弈与升华等。从现象学的角度看,上述因素可谓是当前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深入人心的重要原因,体现了艺术创作者将镜头对准当下、扛起现实主义作品社会担当的精神,无疑值得借鉴和发扬光大。
王平
关键词:火爆现象学民生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法制信息需求与满足——基于苏北农村的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各种利益冲突日益增多,农民的法制信息需求与权益维护需要等也日渐迫切。因而,加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法制信息需求与满足研究显得极有必要。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与影响,作为农村法制信息传播主渠道的大众传媒在涉农法制信息传播方面尚存在诸多缺失与不足,城市化进程中媒体涉农法制信息传播的社会责任与功能亟待加强。
王平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
参与式发展理念下的扛鼎之作——电影《土地志》的发展传播学解读被引量:2
2018年
近年来随着国内传播学研究的逐步开展,有关大众传媒与农村社会发展的研究也开始受到重视,研究工作已有初步的进展,但从发展传播学视角探讨分析农村电影的创作及社会意义等问题的研究成果不多,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有关电影媒介与农村改革发展、城镇化建设等作用关系的研究成果尚付阙如。本文运用发展传播学尤其是参与式传播的理论和方法对电影《土地志》进行典型案例解读,以期对我国农村电影的创作与传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王平
关键词:发展传播学参与式发展土地流转农民主体性
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像志——湖南卫视《乡村合伙人》节目评析被引量:2
2020年
在我国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媒体人不仅有责任、有义务去见证、展示这一进程中的成就,也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解决这一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作为中国首档乡村振兴文旅纪实节目,湖南卫视《乡村合伙人》在特色乡村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宣传推介、示范引导、应用推广以及良好舆论环境的营造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小觑的社会作用。其在创作理念、内容建构和文本形态等方面的创新,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典型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王平
关键词:发展传播学
城市化进程中媒体涉农法制传播的社会责任
2012年
法制往往适应利益调节的需要而产生,人们对法制的需求也往往源于利益的要求,并随着利益要求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由于土地征用、拆迁补偿、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农民工工资拖欠、农村环境污染、基层干部腐败等引发的农村各种利益冲突或矛盾日益增多.农民的权益维护意识和法制需求等也日渐迫切。
王平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法制社会责任农村经济社会媒体农村环境污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