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1DFA31260)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郭顺星邢咏梅肖培根崔晋龙宋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山西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猪苓
  • 5篇菌核
  • 3篇药用
  • 3篇药用真菌
  • 2篇菌丝
  • 2篇活性
  • 1篇多孔菌
  • 1篇多孔菌属
  • 1篇野外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诱导活性
  • 1篇真菌
  • 1篇真菌多样性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设计
  • 1篇正交设计法
  • 1篇质谱联用
  • 1篇溶血素
  • 1篇色谱

机构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韩国东国大学

作者

  • 6篇郭顺星
  • 3篇邢咏梅
  • 1篇邢晓科
  • 1篇尹婉嫱
  • 1篇崔晋龙
  • 1篇宋超
  • 1篇肖培根

传媒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菌物学报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2012年中...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药用真菌猪苓遗传多样性及进化的研究
猪苓为名贵药用真菌,其菌核具有利水、渗湿之功效为我国药典所收录。猪苓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及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不同地域的猪苓其遗传背景是否有差异当前并不明确。本文欲对不同产地的猪苓进行遗传背景分析,明确猪苓种内遗传多...
邢晓科郭顺星
关键词:多孔菌属系统进化真菌多样性
药用真菌猪苓菌核渗出液理化性质的研究
2014年
探讨不同发育阶段人工培养的猪苓菌核渗出液的理化性质。对药用真菌猪苓进行培养,系统地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猪苓菌核及其渗出液的形态特征;对不同发育阶段猪苓菌核渗出液的pH进行测定;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猪苓菌核渗出液的多糖含量;并利用BCA蛋白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猪苓菌核渗出液的蛋白含量,利用紫外吸收法测定猪苓菌核渗出液中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在猪苓菌核发育过程中,菌核渗出液pH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渗出液的多糖含量逐渐下降;渗出液的蛋白含量及CAT含量出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说明猪苓菌核渗出液形成过程中伴随着高水平的氧化应激反应。添加维生素C以后,部分地消除了活性氧,因此CAT活力下降。猪苓菌核渗出液的pH在猪苓菌核形成过程中一直维持酸性状态,间接反应出酸性环境有利于猪苓菌核的形成;菌核渗出液具有逐渐产生且最终被菌核重新吸收的特征。
邢咏梅李红莲郭顺星
关键词:猪苓菌核渗出液CAT
猪苓菌丝形成菌核的研究
低温可以诱导猪苓菌丝形成菌核。以荧光染色法定性观察固体基质培养的猪苓菌丝在低温胁迫后形成猪苓菌核过程中活性氧(ROS)的含量,研究发现,在固体栽培培养基中培养45天,猪苓菌丝的绿色荧光信号很弱,说明25℃环境下培养的猪苓...
邢咏梅郭顺星Lee Min-Woong
关键词:猪苓菌丝菌核
文献传递
正交设计法优化培养基中美拉德反应条件以提高猪苓菌核产量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培养基中美拉德反应的条件,以提高猪苓菌核产量。方法以果糖和精氨酸作为美拉德反应的原料,经过调节pH后在一定温度下独立灭菌一定时间,之后与含蛋白胨和无机盐的培养基混合均匀并用于诱导猪苓菌核。以菌核干重为指标,对灭菌前pH值,果糖与精氨酸浓度比,灭菌时间(min),灭菌温度(℃)4个因素进行了L9(34)正交实验。结果极差分析结合方差分析表明,灭菌前pH值对菌核产量具有显著影响。优化后反应条件为:灭菌前pH为10;浓度比为200∶1;灭菌时间为80 min;灭菌温度为121℃。菌核产率提高了75%,菌核干重提高到每皿(0.225±0.16)g。结论相比优化前菌核产率为30%~50%,菌核干重为每皿0.1~0.15 g,新的反应条件显著提高了菌核产量。
尹婉嫱郭顺星
关键词:猪苓菌核美拉德反应正交设计法
真菌诱导白木香产生沉香的野外实验与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采用野外小规模实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验证3株真菌YNAS04、YNAS06和YNAS08诱导白木香产生沉香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真菌诱导法诱导白木香产生沉香,利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诱导结香材料挥发油成分中的化合物进行检测,通过比对诱导材料高频菌与原接入菌的形态及核糖体基因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一致性来验证接入菌的有效性。结果 3株真菌定植于白木香6个月,YNAS04、YNAS06和YNAS08诱导产生材料的重量分别为(1.786±0.473),(2.964±0.492)和(3.615±0.591)g,高于空白对照(1.325±0.407)g和阴性对照(1.462±0.417)g。GC-MS检测到3株活性真菌诱导材料含有代表沉香品质的主要化学成分倍半萜类化合物和色原酮类似物。菌种验证结果表明,3株活性真菌在诱导材料中为优势菌,分别占分离菌种的90.0%,97.5%和91.25%。结论利用3株活性真菌诱导白木香产生沉香可以应用于实际生产,是可持续、高效生产沉香的良好方法。
崔晋龙肖培根郭顺星
关键词:白木香真菌诱导活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ITS序列分析
抗氧化剂对猪苓菌丝形成菌核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旨在考察抗氧化剂维生素C(Vc)及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Apo)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对猪苓菌丝形成菌核的影响,并探讨抗氧化剂对猪苓菌丝形成菌核过程中活性氧产生的影响。方法将不同体积的Vc母液分别加入到灭菌后冷却至60℃左右的麦芽糖琼脂培养基中,使Vc在培养基中的终浓度分别为0.5、1.0、2.0、5.0、10、15mg/ml。将Apo配制成100mmol/L的母液,加入到灭菌后冷却至60℃左右的麦芽糖琼脂培养基中,使其在培养基中的终浓度分别为10、20、40mmol/L。通过猪苓菌核生物量来评价抗氧化剂对猪苓菌核形成的影响;利用NBT还原法检测猪苓菌核形成过程中菌丝及菌核内活性氧的含量。结果低浓度(0.5mg/ml)的Vc组能够促进猪苓菌丝生长并促使猪苓菌丝形成菌核,菌核生物量为(1.69±0.06)g/20g基质,与不添加Vc的对照组[菌核生物量为(1.55±0.10)g/20g基质)]相比,所诱导产生的猪苓菌核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终浓度为5.0、10、15mg/ml的Vc组对猪苓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均具有抑制作用。任一浓度的Apo(10、20、40mmol/L)均使猪苓菌丝生长明显减缓,并且不能诱导猪苓菌核形成。结论营养琼脂培养基中生长的猪苓菌丝内氧化应激水平达到一定的水平才可能促使猪苓菌丝向菌核分化;抗氧化剂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活性氧,使猪苓菌核形成减少或不能形成。
邢咏梅李红莲郭顺星
关键词:猪苓菌丝活性氧抗氧化剂菌核
药用真菌猪苓溶血素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利用3'-RACE-PCR方法首次从药用真菌猪苓中克隆得到与真菌形态发育相关的溶血素基因。结果表明,猪苓溶血素基因的全长cDNA为744bp,其中编码区占447bp,共编码148个氨基酸,推测其分子量约为15.79kDa,理论等电点为4.89。推定的猪苓溶血素蛋白具有与杨树菇溶血素类蛋白家族相同的结构域和功能位点,两者同源性为60%。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猪苓溶血素隶属于担子菌类群。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在菌核形成初期猪苓溶血素基因表达量较高,且显著高于菌丝体中猪苓溶血素基因的转录水平,说明溶血素基因参与了猪苓菌核的形态发育。
宋超郭顺星
关键词:猪苓溶血素实时荧光定量PCR菌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