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E205)

作品数:29 被引量:103H指数:6
相关作者:王社良马乾瑛朱军强翁光远代建波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建筑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形状记忆
  • 6篇形状记忆合金
  • 6篇记忆合金
  • 6篇合金
  • 4篇驱动器
  • 4篇抗震
  • 3篇地震
  • 3篇地震反应
  • 3篇压电
  • 3篇振动控制
  • 3篇神经网
  • 3篇神经网络
  • 3篇损伤识别
  • 3篇阻尼
  • 3篇结构振动控制
  • 3篇空间结构
  • 3篇混凝土
  • 2篇形状记忆合金...
  • 2篇遗传算法
  • 2篇应力

机构

  • 28篇西安建筑科技...
  • 5篇陕西交通职业...
  • 3篇长安大学
  • 2篇铁道第二勘察...
  • 2篇学研究院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成达工程...
  • 1篇西安欧亚学院

作者

  • 27篇王社良
  • 8篇马乾瑛
  • 6篇朱军强
  • 5篇翁光远
  • 5篇代建波
  • 4篇赵祥
  • 4篇樊禹江
  • 2篇纪庆波
  • 2篇曹伟
  • 2篇熊二刚
  • 2篇何志坚
  • 2篇郑晓蒙
  • 2篇田鹏刚
  • 1篇侯俊锋
  • 1篇张雪峰
  • 1篇张倩
  • 1篇泮忠元
  • 1篇邹颖娴
  • 1篇张东涛
  • 1篇董元

传媒

  • 2篇实验力学
  • 2篇工业建筑
  • 2篇噪声与振动控...
  • 2篇空间结构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水利与建筑工...
  • 1篇振动.测试与...
  • 1篇世界地震工程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建筑技术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四川建筑科学...
  • 1篇材料导报
  • 1篇混凝土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工程抗震与加...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8篇2010
  • 10篇2009
  • 2篇200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隔震层刚度对摩擦滑移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2013年
为研究隔震层刚度对基础隔震结构隔震情况的影响,以寻求最优隔震层刚度。在一多层简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基底设置摩擦系数为0.05的摩擦滑移隔震钢板,采用SAP2000建模和分析。比较了首层柱子底部做成刚性底板与否的隔震情况,也比较了在不同隔震层刚度下结构的隔震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设有刚性底板的隔震结构能有效控制基底最大滑移量。所选结构在隔震层刚度为2 000 kN/m时隔震效果最佳,降低了结构在地震中的峰值反应如自振周期、层间位移、层间剪力和加速度反应,某些减震率甚至超过90%。
何志坚王社良
关键词:基础隔震隔震效果摩擦滑移
小波分析在结构损伤判别中的应用及试验研究
2009年
随着大型土木工程的兴建,采用先进的仪器和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在线监测和诊断对结构健康状况的评估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无论是基于固有频率变化,还是振型变化,以及基于柔度或刚度变化的测量方法,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局限性,就是对微小损伤和疲劳损伤的识别,由于其探测灵敏度不够,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损伤检测手段。小波变换作为一种新的信号处理方法,综合了时域分析方法和频域分析方法的优点,属于多分辨率的时频分析方法,具有伸缩、平移和放大功能,可以用不同的尺度或分辨率来观察信号,实现既在时域又在频域的高分辨局部定位,对于非平稳信号的处理是非常适合和必要的,正是结构损伤检测的基本要求。给出了结构整体进行损伤判别的方法,将各层能量在各频段进行分解,通过能量变化情况给出了结构损伤程度的判定方法,并且在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损伤判别试验中得到应用,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较好,从而证明了提出的损伤判别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马乾瑛王社良朱军强曹伟
关键词:小波分析损伤识别
悬臂板损伤数值模拟试验与WPNN识别方法被引量:6
2009年
通过分析小波概率神经网络(WPNN)与数据融合技术在工程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原理,建立了基于小波概率神经网络和数据融合技术的模型.对悬臂板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运用损伤单元数据作为输入向量训练了WPNN与数据融合的损伤识别模型,并选取4个单元作为检验样本进行检验,检验的结果与数值试验分析吻合较好,从而表明,该方法在工程结构的损伤识别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翁光远王社良
关键词:损伤识别数据融合
多维多点输入下压电智能网壳结构的动力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以40 m跨度K6型单层球面网壳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程分析法对大跨空间网壳结构进行了多维多点输入和单点一致输入下的地震响应分析,比较了2种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将大跨空间网壳结构中受力较大的杆件替换为压电智能杆件,对比分析了多维多点输入下结构安装压电智能杆件前后的地震响应变化。结果表明:多维多点输入相对单点一致输入对大跨空间网壳结构会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在网壳结构的抗震设计中是必须考虑的;安装压电智能杆件后结构多数杆件的地震响应明显减小,达到了稳定控制的效果。
王社良张雪峰朱军强马乾瑛
关键词:时程分析多维多点输入
性能增强再生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设计并完成了6根再生混凝土梁试件,其中1根普通再生混凝土梁,3根不同硅粉掺量再生混凝土梁,2根子午线钢纤维与尼龙纤维组成的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梁。对该6根梁进行了抗弯性能试验,探讨了普通及性能增强再生混凝土梁受力变形机理及破坏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普通及性能增强再生混凝土梁受力过程仍具有较为明显的弹性、开裂、屈服、极限四个过程;其受力过程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能够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进行结构设计;相较于普通再生混凝土,性能增强再生混凝土梁在抗开裂及极限承载力等性能方面更为优异,能够应用于工程实际。最后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试验梁试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所获得的受弯过程与试验过程吻合较好,验证了试验的正确性。
樊禹江王社良于洋张博
关键词:混杂纤维平截面假定开裂弯矩
压电主动杆件在结构抗震控制中的优化设计及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随着建筑形式的多样化以及结构高度、跨度的增大,结构在地震和风等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振动问题也日益突出,智能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成为结构抗震控制技术领域最具前沿性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根据主动控制力学模型,基于最小储能原则,运用遗传算法,得到了主动杆件的最优布置位置和最优增益;进行了三层空间结构主动抗震控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压电主动杆的控制效果与输入地震波的关系不大,而与结构自身参数关系密切,对结构进行智能控制之后抗震效果显著,结构各层的位移最大抑制达到14%,加速度的最大抑制达到21%。
王社良马乾瑛朱军强田鹏刚
关键词:压电抗震控制模态
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结构控制与试验研究
2008年
智能结构是指系统的几何特性和运动特性在运行中能根据工作的要求而进行调整的结构。由于振动激励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智能结构控制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因此很难建立准确的动力模型,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自适应学习、记忆的特点使得它非常适合于解决智能结构控制问题。本文主要对基于神经网络的结构控制理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压电智能结构基于神经网络的反馈控制进一步确定了控制算法和控制效果。最后进行了三层框架结构的振动台试验,通过对压电材料基于神经网络的反馈控制来主动调节压电层的轴向变形,以此对结构施加控制力,试验结果表明各层加速度都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杜森王社良马乾瑛
关键词:神经网络压电智能结构振动台试验
基于超磁致伸缩作动杆的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利用磁致伸缩材料的变形机理、磁控特性以及磁机耦合特性,设计出一种磁致伸缩作动杆,分析其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然后利用LQR主动控制算法,将其应用于结构振动主动控制分析中,结果表明GMM作动杆可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加速度和位移响应,为其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王社良纪庆波代建波赵祥
关键词:振动与波超磁致伸缩材料LQR
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应用于某框架结构中的抗震仿真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对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SMA)简化的本构模型做了介绍,设计了一种单拉式SMA阻尼器,将其应用于框架结构中,并利用ANSYS软件对框架模型结构进行地震作用下的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将SMA阻尼器用于框架结构中具有很好的减震效果。此阻尼器对其他建筑物的减震亦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郑晓蒙王社良
关键词: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本构模型阻尼器
基于大跨空间网架结构主动控制的新型超磁致伸缩材料作动器优化配置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首先基于新型超磁致伸缩材料(GMM)设计了一种新型作动器,并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其本构方程.利用结构振动模态方程提出了遗传优化算法中的主要参数——优化性能指标;利用MATLB所提供的遗传算法工具箱并结合前述结论确定了作动器最优布置位置.最后利用所编制的LQR主动控制程序对一平板网架结构进行了不布置及随机布置与优化布置该作动器下的地震响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布置该新型作动器后结构地震响应明显减弱,从而验证了该新型作动器在结构主动控制中应用的有效性及遗传优化算法对于此类问题进行研究的可行性.
樊禹江王社良代建波苗晓瑜
关键词:网架结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