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054)

作品数:2 被引量:46H指数:2
相关作者:吴海英樊晓寒周宪梁张慧敏孙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低血压
  • 2篇血压
  • 2篇体位
  • 2篇体位性低血压
  • 2篇高血压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直立性
  • 1篇中老年
  • 1篇中老年高血压
  • 1篇中老年高血压...
  • 1篇体位性高血压
  • 1篇皮素
  • 1篇器官损害
  • 1篇内皮
  • 1篇内皮素
  • 1篇内皮素-1
  • 1篇老年
  • 1篇老年高血压
  • 1篇老年高血压患...

机构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篇周宪梁
  • 2篇樊晓寒
  • 2篇吴海英
  • 1篇王虎
  • 1篇孙凯
  • 1篇张慧敏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内皮素-1基因5'非翻译区多态性与体位性低血压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内皮素-1基因5’非翻译区一个功能性多态+138A/-与体位性低血压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381例未治疗高血压患者和291例血压正常者的内皮素-1基因+138A/-基因多态性。所有入选者均进行卧立位血压测量。结果高血压人群中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与非体位性低血压组比较,内皮素-1基因+138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意义(14.7%vs.15.3%,P>0.05)。正常血压人群中得到相似的结果(13.9%vs.15.7%,P>0.05)。校正年龄、体重指数、卧位血压等因素后,高血压人群和正常人群中+138A/-各基因型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体位性变化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高血压人群和正常血压人群中均未发现内皮素-1基因+138A/-多态性与体位性低血压存在相关性的证据。
樊晓寒王虎吴海英周宪梁惠汝太
关键词:体位性低血压内皮素-1基因多态性高血压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与靶器官损害关系分析被引量:43
2011年
目的 探讨中国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通过阶段性随机整群抽样人选河南信阳7个社区4711例40~75岁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生化指标、心脏超声、踝臂指数、卧立位血压等检查。体位性高血压定义为直立位后30S和2min收缩压平均值升高≥20mm Hg,体位性低血压定义为直立位后30S和(或)2min收缩压下降或(及)舒张压下降≥20/10mmHg,无上述两种异常者定义为体位性血压正常。结果高血压患者中体位性高血压发生率16.3%,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23.8%。外周血管病在体位性高血压(10.1%)和低血压(10.7%)患者中均显著高于体位性血压正常者(7.4%)(均P〈0.05)。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与体位血压正常者比较左室肥厚(53.0%比43.2%,P〈0.001)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38.6%比34.4%,P〈0.05)发生率更高。调整年龄、性别、BMI等其他危险因素后,体位性高血压(OR1.39,95%CI1.05~1.84)和低血压(OR1.45,95%CI1.13~1.86)仍显著增加外周血管病危险,体位性低血压显著增加左室肥厚危险(OR1.46,95%CI1.11~1.84),而体位性低血压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关系兀统计学意义。在女性高血压患者中,体位性收缩压变化五分位组预测左室肥厚的OR值呈J形曲线。在未治疗高血压患者中,体位性收缩压变化五分位组预测外周血管病的OR值也呈J形曲线分布。结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发生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危险较高。
樊晓寒孙凯周宪梁张慧敏吴海英惠汝太
关键词:高血压低血压直立性高血压直立性靶器官损害
共1页<1>
聚类工具0